ACh诱导的脐带血管收缩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long2006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毒蕈碱受体激动剂乙酰胆碱(ACh, acetylcholine)对正常人脐带血管的舒缩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应机制并与其对大鼠和羊血管舒缩功能的作用进行比较研究。[方法](1)临床收集正常足月新生儿脐带;(2)收集孕21天胎鼠脐带,分别分离活性离体动静脉脐带血管;(3)收集正常成年雄性大鼠胸主动脉、肠系膜动脉,孕晚期胎羊颈动脉,肠系膜动脉和股动脉。分别将分离后的血管剪成3-5mm长度的血管环,置于5ml Krebs37℃恒温水浴槽内,进行大血管和微血管功能实验测定ACh对血管张力的影响。同时,本实验采用RT-PCR技术检测了人脐血管中M受体亚型的分布。【结果】ACh、卡巴胆碱cabarchol (10-11-10-3mol/L)对脐带血管表现为较强的剂量依赖性收缩作用,而且在低浓度时也并未观察到其对脐带血管的舒张作用。ACh、cabarchol对脐带血管的收缩作用可被阿托品(10-6mo1/L)完全阻断,在基础血管张力下,尼古丁(nicotine,10-11-10"3mol/L)对脐带血管张力没有明显影响,但通过抑制血管内皮NO合成可使脐带血管对ACh的收缩反应增强,而PKC通路阻断剂和L-Ca通道阻断剂则可降低ACh的收缩反应。RT-PCR结果显示,除M1受体在脐带血管中表达量较少以外,M2-M5的rn-RNA表达水平基本相似。【结论】ACh对正常人脐带血管表现为较强的收缩作用而不是舒张作用,实验表明ACh对脐带血管的收缩作用与M受体下游的L-Ca、PKC通路有关。
其他文献
德育的实践性、体验性、养成性非常之强。德育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化和培养,这种教化和培养不应当是外在的说教和灌输,而应通过受教育者的自觉接纳来实现。传统德育的方式
目的构建新型全科医学课程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培养。方法于2009年9月—2010年3月,采用文献法和问卷法,了解全科医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