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有效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达到坡耕地持续利用的目的,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坡耕地上,以甘草、板蓝根、苜蓿、春小麦等为供试作物,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定位研究,旨在保护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本试验分两个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在6°~7°的坡耕地上,设小麦与甘草间作条件下的传统耕作(TWL)、免耕耕作(NTWL)、免耕秸秆覆盖(NTSWL),以及板蓝根与甘草间作条件下的传统耕作(TIL)、免耕耕作(NTIL)、免耕秸秆覆盖(NTSIL)六个处理;第二部分,在6°~7°的坡耕地上,设传统耕作下春小麦与苜蓿间作(TWL)、马铃薯与苜蓿间作(TPL)、鹰嘴豆与苜蓿间作(TCL)、免耕秸秆覆盖下春小麦与苜蓿间作(NTSWL)、马铃薯与苜蓿间作(NTSPL)、鹰嘴豆与苜蓿间作(NTSCL)6个处理,并分别探讨坡耕地保护性耕作每种间作方式及区内轮作对水土流失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传统耕作(T)相比,免耕秸秆覆盖(NTS)减小了表层土壤(0~5cm)容重,增大了土壤的总孔隙度,对深度5~10cm、10~30cm土壤容重及总孔隙度影响不大;NTS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②免耕秸秆覆盖可以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道地药材保护性耕作各处理的水土流失总量为TWL>NTWL>NTSWL,TIL>NTIL>NTSIL;粮草豆隔带种植保护性耕作各处理为TWL>NTSWL,TCL>NTSCL,TPL>NTSPL,且差异显著。③比较2007年和2008年土壤物理性状及水土流失可以看出,区内轮作可减小粮草豆隔带种植方式的容重,增大孔隙度,并使其表层饱和导水率提高;而对于道地药材种植方式,容重有所减小,对总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影响不大。区内轮作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需做进一步研究。保护性耕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地表径流,起到旱区保水保土的作用。因此,保护性耕作是控制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保护性耕作可以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