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的实施,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也导致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出现公平性问题。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条件,在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农产品的成本,提高农民生活便利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公平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对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内涵和特征出发,通过分析、梳理与公平有关的理论和原则,界定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公平性,总结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评价原则;其次以农业税费改革为分水岭,通过将我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总额和人均额角度出发,定量和定性分析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现状,根据现有的投资主体、投资机制以及地方政府事权、财权等情况,总结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现状的影响因素;再次通过对比资源分配领域公平性的几种评价方法,选择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的测度方法,选取1991-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定量分析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公平性,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的研究结论;最后在梳理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提高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公平性提供理论参考。本文通过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公平性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本文通过分析资源分配领域相关的公平维度理论,认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公平性是一个系统性概念,包括机会公平、程序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系统中,首先要保证每个农村居民获得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机会公平,其次要制定相关的程序,保证最终的结果公平得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结果公平指的是在每个地区原有差异的基础上,保证每个农民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占有量上的相对均等。需要明确的是,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结果公平并不等于绝对数量的均等,真正的结果公平是在全国范围内,保证那些处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占有量最不利地位的人,获得基本的基础设施保障。(2)通过将全国地区分为东、中、西部地区,分析1991-2013年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投资总额和人均额的变化趋势,发现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在总额和人均额上的区域差异,并且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体制和农业税费改革等角度,分析造成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区域间差异的影响因素。(3)首先比较资源分配公平性的测度方法,选择基尼系数分析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公平性,然后分析和比较了基尼系数的多种计算方法,最后选用平均差法测算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基尼系数。(4)平均差法计算基尼系数的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在1991-2013年期间是朝着公平的方向发展的,但是在1991-1996年和2002-2005年两个时间段内,基尼系数是超过0.4(公平警戒线)的,甚至1992-1995期间的基尼系数是超过0.5的,说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处于严重不公平状态。从2006年开始一直到2013年,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基尼系数是小于0.4的,说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公平。(5)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财政投资方向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建立完善的私人资金投资机制,拓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渠道;完善财政监督和基层政府财务公开制度,减少财政资金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过程中存在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