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上市公司治理的改革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如何构建有效的监控机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监控机制运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围绕完善公司治理的监控机制,理论界做了很多研究工作。本文首先对一些代表性的研究主题,如董事会结构设计、机构投资者的地位和作用、控制权市场、利益相关者理论、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与公司监控的关系等进行了综述。其中,利益相关者思路构成本文关于公司监控分析框架的逻辑基础。在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中,那些契约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雇员、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等,由于他们的经济利益关系通过契约形成,并在法律上具有持久的约束力和较强的影响力,因此,在公司监控机制的构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分析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监控作用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上市公司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的运作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各利益相关者作为监控主体通过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程度上介入和影响对上市公司的监控。除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构成的内部制衡关系外,市场监控包括控制权市场、经理市场和产品市场以及其它外部利益相关者如银行、雇员、政府和证券市场管理部门等都在公司监控中发挥作用。 另外,从企业系统的角度看,公司监控机制的有效运作需要一个完善的保障体系,而公司管理系统内控制度中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程控,尤其是内部审计在管理运作过程中提供的信息支撑正是这个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公司监控机制的有效运作有赖于公司管理与公司治理在这一层次上的系统整合。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外部市场监控机制难以在短期内发挥其强有效的作用,中国上市公司监控机制的完善更大程度上体现为治理结构与管理系统的协调发展。 本文在第四章回顾了我国上市公司监控机制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对上市公司内部和外部监控机制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在第五章对上市公司监控机制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中,我们选择了股权制衡度、股权集中度和流通股比例作为自变量,以总资产收益率表示公司绩效作为因变量。经过对公司绩效的回归分析,得出结论:股权的相对集中有利于改进公司监控效率。公司绩效在股权制衡度为1.2219至3.0037之间时,随着股权制衡度的增长而增长。在股权相对集中的同时,为防止一股独大的弊端,维持一个有效的股权制衡状态是必要的,其中一种可行的方法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监控机制研究是培育理性的、积极的机构投资者。在关于资木结构一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中,引入环境依赖理沦的分析框架,对外部监控机制中的债权人监控进行了分析。以总资产收益率表示公司绩效作为因变量,以负债比率作为自变量,在不同的环境变化度下进行分组回归,回归分析的结果证明:无论在何种环境变化度下,负债比率与公司绩效都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我国上市公司绩效总体上与环境变化关系不大,负债比率越大,公司绩效越差。债权人监控表现出无效性。我国上市公司的主要债权人是国有商业银行,这进一步验证了银行在我国上市公司监控机制的地位是消极的。在对上市公司内部监控机关一一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控效率的实证分析中,本文借鉴了财政部统计评价司关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指针一体系,使用这一公司绩效评价指针作为因变量,把反映上市公司内部监控的主要因素如两职状态、董事会监事会规模、非执行董事比例以及董事会监事会持股比例作为自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试图建立上市公司内部监控对公司绩效的综合影响模型。但结果表明,除了两职状态与公司业绩是负相关外,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指针与其它公司监控机制之间还不能建立显著的数量化的联系。这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中国上市公司目前监控机制的不成熟和不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监控机制的改革还需要继续朝着市场化的方向深入。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监控机制的历史特征和现实状况,应该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监控机制?本文在第五章详细比较和评析了外部主导型和内部主导型两种主要监控模式的特征,从中寻求对我国上市公司监控模式改进的借鉴意义。结合我国的实际以及两种主要监控模式逐步融合的趋势,文中认为综合型公司监控模式是现实的选择,即在健全和完善公司内部监控机制的基础上,同时发展规范公司控制权市场和经理市场等外部监控机制,强调银行以及其它利益相关者的监控作用。 最后,基于本文关于上市公司监控的实践框架以及综合型公司监控模式的思路,在前述各章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监控机制的改善提出了综合的建议。公司监控机制的建设应当是不断演进的,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相适应。在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短期内不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公司监控将不可能发生根本的和可持续的进步,于是加强市场力量和监管能力以及培育机构投资者队伍是必要的。完善公司监控机制的目标旨在以市场化为前提,建立可信赖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