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由于流域人类开发活动的加剧,河流入海泥沙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影响到三角洲海岸滩涂的演变。另一方面,人类对滩涂资源的需求却有增无减。因此,海岸滩涂正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和挑战。本文根据不同时期的长江口-杭州湾地形图,采用GIS、数字高程模型(DEM)等,得出长江口-杭州湾北岸滩涂在1958年、1980年和2004年(其后无测量资料)的分布状况[0m(理论基准面),2m,5m等深线以上的滩涂面积及其空间分布],分析滩涂面积的变化及其与长江来沙和围垦等的关系,最后尝试对今后10-20年滩涂的冲淤趋势做出预测。结果和结论如下:一、长江口-杭州湾北岸0m(潮间带)、2m和5m等深线以上滩涂面积在2004年分别为861.5km~2、1709.9km~2和3111.3km~2,在1980年分别为982.5km~2、1865.9km~2和3496.6km~2;目前潮间带滩涂主要分布在九段沙(占20%)、崇明东滩(北界:北八激:南界:奚家港)(占19%)、横沙东滩(占8.4%)、崇明北岸(占7.9%)和中央沙青草沙(占4.5%)等地。长江口南部(31°31.5′N以南,包括崇明东滩大部和长兴岛以南的长江口)-杭州湾北岸潮间带、2m和5m以上滩涂面积在2004年分别为562.7km~2、1126.0km~2和2099.9km~2,在1980年分别为617.0km~2、1201.2km~2和2341.3km~2,在1958年分别为629.0km~2、1096.3km~2和2136.7km~2。二、1980年以来,长江口-杭州湾北岸潮间带、2m和5m以上滩涂面积分别减少12.3%、8.4%和11.0%,原因是围垦速率大于淤涨速率。崇明岛和大陆边滩潮间带滩涂面积明显减少,原因是历经大规模围垦;而九段沙潮间带面积增加了99.8km~2(1.3倍),是淤涨(主要是自然淤涨,也包括北槽深水航道双导堤工程的促淤作用)的结果。三、与1958~1980年时段相比,1980年~2004时段长江口南部-杭州湾北岸2m、5m等深线以上滩涂的淤涨速率分别下降9%和81%,可能与长江来沙锐减有关;而后一时段潮间带淤涨速率增大91%,可能与围垦工程产生的一定的促淤效果有关(后一时段的围垦速率是前一时段的2倍)。四、以崇明东部向海一侧为例,探讨了岸滩对河流来沙减少响应的敏感性问题。该岸滩的总体淤涨速率在年代以上的时间尺度上随着长江来沙减少而下降,但由于局部滩-槽演变和海洋动力条件的影响,局部的、年代以内时段的响应可出现相反的趋势,使岸滩演变对河流来沙减少的响应变得复杂化。五、预测认为,流域人类活动还将继续导致长江入海泥沙量的下降,今后几十年的大通输沙率将从目前的三峡工程运行以来的平均1.6~2×10~8t/a左右下降到1×10~8t/a左右;长江口-杭州湾北岸滩涂资源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