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细粒度图像分类研究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yu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粒度图像分类是图像分类领域内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主要目标是对子类别间进行区分。由于含有判别性的信息往往存在于微小的局部区域中,目前大部分细粒度图像分类算法都是在得到判别性区域之后,再根据判别性区域训练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细粒度分类。通过对获取判别性区域算法分析发现,这些算法要么依赖于人工标注信息,要么判别性区域包含较大冗余信息,严重影响了模型分类的性能。对此,本文围绕判别性区域定位和模型训练方式对细粒度图像分类算法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工作如下:1.针对判别性区域定位,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感知多层特征融合的细粒度图像分类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双线性运算层改进注意力网络,在图像特征上利用改进的注意力网络和定位网络对判别性区域实现自动定位;然后对判别性区域裁剪放大并提取特征,使用多层特征融合的方式将网络多阶段卷积特征进行融合;最后融合全局特征和各层融合后的特征,提升特征的表达能力,并基于此融合特征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CUB-200-2011和Stanford Cars数据集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为了提高模型的分类准确率和训练效率,本文针对训练方式提出集成迁移学习算法。首先通过对网络初步迭代训练确定模型的最佳微调深度;然后在训练过程中利用学习率的设置和随机平均加权算法得到多个局部模型权重;最后集成各个局部模型权重,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模型的权重。同时提出一个深度注意力特征融合网络,该网络没有复杂模型所拥有的独特优势和复杂的训练过程。首先将改进的注意力网络嵌入到Res Net的多个残差结构中,然后将网络的多层卷积特征融合用于分类。对模型采用集成迁移学习的方式进行训练,实验表明集成迁移学习算法能够在不增加额外训练量的前提下稳定提升模型的分类准确率,分类性能与复杂度较高的模型相比也相差无几。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及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微博信息更新速度爆炸增长,用户需要通过平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而庞大的信息流使用户面临“信息过载”的问题。基于这样的场景,分析挖掘用户的兴趣倾向,从而实现精准提供高质量、用户感兴趣的个性化信息及商业广告推送服务,对平台及用户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微博平台中,用户既存在长期的兴趣点,也会根据时间和当下流行事物的变化,产生短期的新生兴趣,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博文数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从互联网平台中获取和分享信息,这也导致网络中产生了大量的短文本信息。一些内容分发、信息检索、社交网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数据处理技术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多传感器系统中,由于传感器的测试精度、数据的采集成本、系统组成的多种环节以及外部环境等因
森林对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而森林火灾的发生严重威胁着生态系统发展。林火发生初期,由于树木的遮挡,火焰很难被发现,但烟雾却易被监控视频采集。相对传统的
TNM临床分期是癌症诊断及治疗的关键步骤,但由于临床分期需要依赖大量不同来源的信息,而供医生决策的时间有限,很难准确地提取分期相关信息,因而目前临床分期存在较大偏差。
图像分类是如今计算机视觉中的一个研究方向。深度学习作为一种主要研究方法,因网络架构的深度复杂性使得其具有强大的函数拟合能力,但对于小样本图像数据集,仍然有着过拟合
近年来,心脑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杀手,其主要的病理基础为动脉硬化,脉搏波速(Pulse Wave Velocity,PWV)作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能够定量反映出硬化血管的病变程度。因为一个血管段上的不同位置的管壁弹性程度不同,所以及时了解局域血管的弹性变化对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病的早期预防与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超声检测技术作为当前检测动脉局域PWV的主要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无创
近年来生物特征在个人识别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公众对识别系统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假体指纹膜、伪造面具等欺骗手段的出现,一些识别系统的安全性受到严重的威胁。人
本篇实践报告为会议交传实践报告,其内容基于笔者在商务部国际官员研修中心实习期间接受的一次中信银行青岛分行推介会的会议口译任务。笔者在本报告中介绍任务背景,描述任务过程,分析任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会后对录音的分析,笔者发现了自身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专业术语误译、中国特色词汇内涵缺失以及长难句翻译逻辑不清、重复句式译语冗余和信息繁冗句漏译等方面。通过研究学习,笔者找到了一些策略来解决口译
大数据时代的海量数据中,个人信息是尤为突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信息承载着人格和财产双重性质的利益。科技的进步改变了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的存储、分析方式,信息处理者可以更轻易地对数据分析,尤其是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个人信息的应用范围在扩大到生活方方面面,信息主体出于本能的营利性而展开了了一场“信息争夺战。”相比之下,信息主体就略显弱势,其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实体法上看,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