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井震结合进行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以岩心、钻井、测井和地震等数据为基础资料,采用岩心分析、测井相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等技术,确定南堡凹陷南部3号构造发育砂质碎屑流沉积。在完成研究区物源分析、沉积体系分析和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南堡凹陷南部古近系砂质碎屑流沉积特征。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砂质碎屑流沉积的形成条件、成因机制,总结砂质碎屑流沉积的主控因素,最后建立研究区砂质碎屑流的沉积模式。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为弄清砂质碎屑流沉积在空间上的沉积背景和沉积环境,以岩心观察和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岩电对应关系和地震属性分析,完成南堡凹陷南部沉积体系和沉积相的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南部的物源来自三个方向——西部的涧南物源、南部物源和北东向物源,主要受控于南部沙垒田凸起物源;沉积体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重力流沉积体系和扇三角洲-湖泊-重力流沉积体系;沉积相类型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重力流沉积相和湖泊沉积。(2)采用岩心观察、测井特征分析和地震反射特征分析的方法,在沉积学的指导下,通过沉积体系和沉积相研究,认为研究区在南堡3号构造沙一段和南堡2号构造东三下亚段发育砂质碎屑流沉积。(3)通过粒度分析、岩心分析、测井响应分析和地震反射特征分析,从单井、剖面和平面三个维度对南堡凹陷南部砂质碎屑流沉积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发育在深水环境中的块状砂岩,厚度一般在10m以上,其大小混杂,分选不好,磨圆中等—差,块状构造,在中上部常见泥岩撕裂屑和漂砾;在概率曲线表现为两段式,C-M图基本平行于C=M基准线,分选系数显示为差或者极差;砂质碎屑流沉积发育在深湖-半深湖环境,常与浊流沉积伴生,平面呈不规则的舌形;测井曲线上为梳状,深侧向电阻率值大,平均在75Ω.m;地震上为中强振幅蠕虫状短轴特征。(4)分析南堡凹陷砂质碎屑流的形成条件、成因机制和主控因素。综合分析认为:充沛的物源是砂质碎屑流沉积的先决条件,是研究区产生多期叠置砂体的物质条件;深水或静水环境是形成和保存砂质碎屑流沉积的有利场所;古地貌形态、坡折和同沉积断层决定砂质碎屑流的分布形态和沉积方式;多期的火山活动及由之引起的地震是产生砂质碎屑流沉积的主要触发机制。(5)建立南堡凹陷南部砂质碎屑流的沉积模式。其模式为:来自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或者扇三角洲前缘的进积-加积型砂体,在火山喷发等因素的触发下,在深水破折处产生失衡,在断层的控制作用下发生滑动、滑塌,在深湖-半深湖深水区形成具有油气勘探潜力的砂质碎屑流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