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北克拉通南缘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优势矿种有金、钼、钨、银、铅、锌等。其中栾川钼矿带是我国最大的铝金属产地,小秦岭地区是我国仅次于胶东地区的第二大黄金产地。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过去十几年在华北南缘又先后探明了一批银-铅-锌矿床,使这一地区成为华北克拉通以及秦岭造山带重要的银-铅-锌资源产地。目前对这些银-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成矿流体演化、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构造背景等方面的认识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华北克拉通南缘银-铅-锌矿床较为聚集的三个矿田(南泥湖矿田、下峪矿田和付店矿田)为研究对象,对各个矿田内银-铅-锌矿床的矿化特征、银赋存状态、成矿作用时代、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进行系统研究,以揭示银-铅-锌矿床的成因及与矿田内其他矿床类型的关系,建立成矿系列,进而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地球动力学背景。(1)栾川地区的南泥湖矿田内发育矽卡岩型硫铁-铅-锌-(银)矿床和趣液脉型铅-锌-银矿床。前者以骆驼山矿床为代表,后者以冷水北沟矿床为代表,二者围绕矿田中心的南泥湖斑岩型钼(钨)矿床向外依次产出。骆驼山矿床产于南泥湖斑岩体外围西侧的元古代大理岩地层内,硫铁-铅-锌-(银)矿体主要呈层状或者透镜状发育于层间断裂带的矽卡岩中,矿化与矽卡岩化密切相关,野外观察和矿相学研究表明成矿过程可分为(1)矽卡岩阶段、(2)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3)碳酸盐阶段。冷水北沟矿床产于矿田西北角的NNE向断裂带内,成矿过程可分为(1)石英-黄铁矿阶段、(2)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3)石英-碳酸盐阶段。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的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从南泥湖矿床、骆驼山矿床到冷水北沟矿床,黄铁矿中高温元素的含量逐渐降低,而低温元素的含量逐渐升高。例如,Co、Ni等元素在南泥湖矿床的黄铁矿中最为富集,Mn、Ni和Bi等元素在骆驼山矿床的黄铁矿中相对富集,而Pb、Zn、Cu、Au、Ag、As和Sb等多种微量元素在冷水北沟矿床的黄铁矿中相对富集。三个矿床中大多数黄铁矿的Co/Ni≥1,且Co、Ni含量从斑岩型、矽卡岩型到热液脉型矿床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南泥湖矿床5件硫化物样品的δ34S为0.93~2.86‰(平均值为2.0‰),骆驼山矿床15件硫化物样品的δ34S为0.24~6.46‰(平均值为2.6‰),冷水北沟矿床11件硫化物样品的δ34S为0.70~8.07‰(平均值为4.09‰)。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自斑岩型钼矿床向外呈现塔式分布的特点,并具有向地层硫(集中于-13~-8‰和6~19‰两个范围)靠近的趋势。从斑岩型钼矿床到铅-锌-银矿脉,成矿流体的H-O同位素组成具有从岩浆水逐渐向大气水靠近的趋势。综上所述,以斑岩体为中心向外,南泥湖矿床、骆驼山矿床和冷水北沟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的来源以岩浆-热液为主,但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逐渐有大气降水及其地层中的硫和其他元素进入成矿流体。南泥湖斑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144.9±1.6Ma,斑岩型钼(钨)矿床的辉钼矿Re-Os年龄为144.9±0.7Ma142.8±0.6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冷水北沟矿床S031矿脉中绢云母的Ar-Ar坪年龄为121.5±1.2Ma。综合以上典型矿床矿化特征、蚀变特征、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特征以及成岩成矿年代学的研究,认为南泥湖矿田中南塑岩型钼(钨)矿床、骆驼山矽卡岩型硫铁-铅-锌-(银)矿床和冷水北沟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构成典型的岩浆-热液成矿系列,成矿均与南泥湖斑岩岩浆活动有关。(?)熊耳山地区的下峪矿田内发育有大量银-铅-锌矿脉,它们赋存于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中太华群变质岩内,矿脉空间分布和产状严格受NE-NNE向断裂构造带控制。沙沟、蒿坪沟以及铁炉坪矿床是下峪矿田重要的银-铅-锌矿床,其中蒿坪沟矿床内还发育有含金石英-黄铁矿脉,与银-铅-锌矿脉空间关系密切。沙沟矿床位于下峪矿田的西北角,对矿脉结构构造和矿石矿物及围岩蚀变的综合研究表明其成矿过程可分为(1)石英-菱铁矿阶段、(2)石英-闪锌矿阶段、(3)石英-银矿物-方铅矿阶段以及(4)石英-碳酸盐阶段。蒿坪沟矿床位于下峪矿田的北部,成矿作用可分为富金黄铁矿期和富银铅锌矿期。其中富金黄铁矿期包括(1)石英-菱铁矿阶段和(2)石英-黄铁矿阶段,矿脉结构表明其形成于韧性剪切变形环境;富银铅锌矿期包括(1)石英-铁白云石阶段、(2)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3)石英-方解石阶段,矿脉结构表明其形成于张性构造环境,与前人提出的地壳伸展型脉状银-铅-锌矿床的矿化特征相似。沙沟矿床和蒿坪沟矿床热液碳酸盐矿物的δ13CPDB为-5.82~-1.39‰,δ180SMOW为9.62~17.61‰。据此计算出成矿流体的δ13C和δ180值分别为-7.47~-.0.57‰和2.35~11.50‰,指示成矿流体比岩浆热液更富613C和δ18O。沙沟矿床18件硫化物样品的δ34s为1.1~6.3‰。蒿坪沟矿床富金黄铁矿期6件硫化物样品的δ34s为-0.65~3.72‰,富银铅锌矿期8件硫化物样品的δ34S为1.09~6.12‰。结合前人分析的铁炉坪矿床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数据可知,下峪矿田三个主要银-铅-锌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δδ34S=-8.8~6.3‰),远大于典型的深源硫同位素(如岩浆硫或地幔硫)组成范围。沙沟矿床和蒿坪沟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较为一致,11件方铅矿样品铅同位素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的值分别为17.472~18.153、15.411~15.572和38.178~38.630,在铅同位素图解上落入元古代官道口群和栾川群的铅同位素组成范围,而与太华群和熊耳群的铅同位素组成有较大差别。黄铁矿的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蒿坪沟矿床富金黄铁矿期和富银铅锌矿期的黄铁矿Co、Ni元素含量均变化较大,Co/Ni匕值位于火山成因矿床、矽卡岩矿床以及沉积矿床的范围,暗示成矿物质可能具有多源性。以上C-O-S-Pb同位素示踪以及黄铁矿的Co/Ni元素比值表明,下峪矿田银-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俯冲于熊耳山地体深部的官道口群和栾川群海相碳酸盐地层所发生的变质脱挥发份作用,但可能有少量岩浆热液的混入。沙沟矿床S8矿脉绢云母Ar-Ar坪年龄为139.8±1.2Ma,蒿坪沟矿床H16矿脉绢云母的Ar-Ar似坪年龄为144.4±1.6Ma,表明下峪矿田内银-铅-锌矿床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早于蒿坪沟花岗斑岩体的侵位(135.4±0.9Ma和134.9±1.0Ma;锆石U-Pb年龄),暗示下峪矿田银-铅-锌成矿作用与蒿坪沟斑岩体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但可能与区域上熊耳山及邻区早白垩世初大面积的岩浆活动有关。深部岩浆在向上侵位过程中使俯冲到熊耳地体之下的官道口群和栾川群海相地层发生变质脱水作用而产生大量流体及成矿金属元素。深部岩浆冷凝过程中释放的岩浆流体也可能部分加入到上述变质流体中,变质流体或混合流体沿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带向上运移,最终在熊耳山核部太华群变质岩内NNE向断裂带内沉淀成矿。此外,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蒿坪沟矿床富金黄铁矿脉与富银铅锌矿脉可能分别形成于两次独立的成矿事件,其中富金黄铁矿脉与下峪矿田南部熊耳群地层中大量发育的脉状金矿床(如上宫金矿床)可能属于同一矿床类型,而富银铅锌矿脉与同一矿田内沙沟矿床银-铅-锌矿床属于另外一个矿床类型。(?)外方山地区付店矿田围绕东沟斑岩体和东沟钼矿床发育有大量银-铅-锌矿脉,以靠近斑岩体三元沟铅-锌-银矿床和远离斑岩体的老代仗沟银-铅-锌矿床为代表。三元沟矿床位于东沟斑岩体的南部,矿石中除了铅锌矿物以外还发育有丰富的铜矿物,成矿过程分为(1)石英-黄铁矿阶段、(2)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3)石英-碳酸盐阶段。老代仗沟矿床位于东沟斑岩体西北侧远端,矿体均赋存于数条近EW向矿化断裂破碎带内,矿石内发育有大量银矿物,成矿过程可分为(1)石英-黄铁矿阶段、(2)黑褐色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阶段、(3)浅褐色闪锌矿-方铅矿阶段和(4)石英-碳酸盐阶段。三元沟矿床和老代仗沟矿床热液碳酸盐矿物的δ13CPDB范围为-9.05~-3.94‰,δ18OSMOw范围为12.10~16.61‰。经过同位素平衡方程计算,三元沟矿床成矿流体的δ13C和δ180分别为-6.35~.3.92‰和5.18~10.50‰,老代仗沟成矿流体的δ13C和δ18O分别为-8.60~.3.49‰和4.15~8.33‰,二者与岩浆热液C-O同位素的组成较为一致,暗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来源,但不排除其它来源流体的贡献。东沟矿床、三元沟矿床和老代仗沟矿床方铅矿的铅同位素组成相似,9件样品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的值分别集中于17.314~17.458、15.452~15.485和38.138~38.370,在铅同位素图解上分布于造山带铅和地幔铅之间,均表明矿石铅具有深部来源的特点。然而,自斑岩体向外,从东沟钼矿床到三元沟矿床硫化物的S同位素组成出现系统变化,且两个矿床δ34S范围均相对较宽(分别为0.36~9.91‰和5.52~16.24‰);但远离斑岩体的老代仗沟矿床S同位素组成则相对集中,并且δ34S平均值(7.8‰)介于东沟矿床(6.3‰)和三元沟矿床(9.5‰)之间,指示老代仗沟矿床可能与东沟斑岩成矿系统没有直接联系。黄铁矿微量元素的LA-ICP-MS分析结果表明,三元沟矿床的黄铁矿更为富集Cu、Au和As等元素,老代仗沟矿床则更富集Sb和Pb等元素,但两个矿床中黄铁矿的Ag含量均比较高。此外,东沟矿床和三元沟矿床中黄铁矿的Co、Ni元素比值一般大于1,而老代仗沟矿床中黄铁矿的Co、Ni元素含量及比值则变化较大,与东沟矿床和三元沟矿床明显不同。东沟斑岩体的锆石U-Pb年龄(1—17—.8±0.9Ma)与斑岩型钼矿床的辉钼矿Re-Os年龄(117.5±0.8Ma和116.4±0.6Ma)在误差范围内完全吻合。近斑岩体三元沟矿床矿脉绢云母的Ar-Ar坪年龄为115.9±0.9Ma,与东沟钼矿床的成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远离斑岩体的老代仗沟矿床黑褐色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脉中绢云母的Ar-Ar坪年龄为124.7±1.2Ma,早于东沟斑岩体和钼矿床的成岩成矿年龄约7Ma。基于以上研究认为,付店矿田以东沟斑岩体为中心向外发育斑岩型钼矿床(东沟)和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三元沟),并形成完整的岩浆-热液成矿系列。老代仗沟矿床与沟斑岩体没有直接成因联系,是该区早白垩世另外一次构造-岩浆热液成矿事件的产物。老代仗沟床在矿脉产状、矿化特征以及矿物组合等方面同下峪矿田沙沟矿床较为类似,二者可能属于同一成矿类型。基于对华北克拉通南缘南泥湖矿田、下峪矿田和付店矿田矿床类型的详细研究,作者认为区域上至少发育三种银-铅-锌矿床类型:矽卡岩型硫铁-铅-锌-(银)矿床(骆驼山)、近斑岩体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冷水北沟、三元沟)、地壳伸展型脉状银-铅-锌矿床(沙沟、蒿坪沟、老代仗沟)。矽卡岩型硫铁-铅-锌-(银)矿床和近斑岩体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均与矿田内的斑岩体关系密切,二者具有相似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矽卡岩型硫铁-铅-锌-(银)矿床发育于斑岩体与大理岩接触带附近,成矿元素以Fe, Zn为主、Pb次之,局部富集Ag,围岩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和绢云母化;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产于靠近斑岩体的断裂带内,成矿元素以Pb, Zn为主、Ag次之,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和绢云母化。地壳伸展型脉状银-铅-锌矿床与区内的斑岩体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它们主要受区域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构造控制,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该类型银-铅-锌矿床成矿元素以Ag,Pb为主、Zn次之,矿脉内可见大量独立银矿物发育,黄铁矿中多富集Ag, Sb, Pb等微量元素,围岩蚀变以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为主。结合华北克拉通其它地区的研究资料,认为华北克拉通南缘银-铅-锌成矿作用是中生代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浅部地质响应,而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持续俯冲并发生运动转向可能是造成华北克拉通破坏的诱因。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在华北克拉通下部俯冲和体制转换的过程中不仅引起软流圈的扰动和上涌,而且对上覆岩石圈进行强烈的交代,导致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的力学和化学性质发生重要变化。软流圈上升导致强烈的岩石圈伸展,同时引起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发生大范围的部分熔融,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分异出富含成矿物质的岩浆热液,最终沉淀形成岩浆-热液成矿系列(如南泥湖和付店矿田);岩浆侵位过程中引起的热或者动力变质作用也可能造成中-上地壳范围的地层(以海相碳酸盐为主)发生变质脱挥发份,岩浆热液与变质热液混合并且共同向上运移,最终于浅部断裂带内形成脉状多金属矿床(如下峪矿田)。基于对华北克拉通南缘三个典型矿田尤其是银-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岩浆活动、构造背景的综合研究,对区域上钼、银-铅-锌以及金矿床的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洛南-卢氏地区和外方山地区是寻找斑岩型铝矿床及相关铅-锌-银矿床类型的理想场所,熊耳山地区和外方山地区广泛发育的断裂构造带具有寻找地壳伸展型脉状银-铅-锌矿床的潜力,而熊耳山地区和崤山地区核部的太华群地层具有很好的脉状金矿床找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