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车身轻量化作为一种有效地降低汽车燃油消耗的方式,目前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车身轻量化通过采用先进高强度钢使得钢板减薄,大幅减轻车身重量的同时保证其安全性。双相钢占到了先进高强度钢使用量的74%,成为了使用比例最大的一种钢种。双相钢在汽车车身上使用时,为增强车身的耐蚀能力,其表面必须镀上一层锌。双相钢在进行连续热镀锌时,钢中添加的合金元素在退火过程中容易发生选择性氧化,在钢板表面生成大量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与锌液之间的浸润性较差,容易造成漏镀和镀层附着力差的问题。因此,对合金元素的选择性氧化行为及其氧化物进行研究,是提高热镀锌双相钢镀层质量的重要基础工作。本论文针对DP780级别双相钢,对影响其合金元素选择性氧化的各种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氧化物在基体/锌液界面处与有效Al的反应及其对抑制层形貌的影响,取得了一些对于双相钢热镀锌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成果。研究了退火时间和退火温度的变化对合金元素选择性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时间的延长(45s-120s)和退火温度的升高(780℃~840℃),增加了双相钢表面氧化物的密度和颗粒体积,同时使得抑制层中出现粗大的Fe-Al相晶粒。退火时间和退火温度的变化不影响表面氧化物的种类。退火过程中不同的合金元素向表面的扩散行为有较大差异。Mn元素有强烈地向表面扩散的趋势,容易在表面发生浓度富集;Cr元素向表面扩散富集的倾向较小,形成的Cr2O3数量较少;sj元素容易在晶界偏析,形成SiOx或Mn2SiO4氧化物;Mo几乎不向钢板表面扩散富集,不发生选择性氧化。通过调整退火过程中气氛的氢气含量和露点,研究了气氛与合金元素之间的气相-金属反应。结果表明:氢气含量从5%增加到20%,双相钢表面的氧化物密度增加,但是氢气含量的变化不改变表面氧化物的类型;露点从-50℃升高到-15℃,合金元素发生内氧化,外氧化物减少。采用退火中途切换露点的方法,得到在0℃/-70℃露点条件下,双相钢表面绝大部分为裸露的钢基体。研究了MnO在基体/锌液界面处与锌液中有效Al发生的铝热还原反应,得出了MnO在3s浸镀时间内能被有效Al还原的最大半径是131.6nm。同时,分析了抑制层Fe-Al晶粒的生长机理,给出了MnO尺寸与抑制层晶粒粗细分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MnO的尺寸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