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背侧入路手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对比探讨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y13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医生在临床上面对的最多的骨折类型之一,临床对桡骨远端骨折特别是复杂型、不稳定型的骨折也有深入的研究,但因为其多样性、不确定性,使临床骨科医生常常产生困扰,桡骨远端骨折的早期治疗失当往往导致后期腕功能的缺失,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具体表现为腕关节的无力、慢性疼痛、屈伸功能的受限等等,因此,如何恢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端的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同时避免并发症,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对于简单的桡骨远端骨折,予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维持骨折的良好的位置关系,往往可以获得良好的恢复,但不稳定型的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治疗,有经皮克氏针固定、外支架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本课题通过研究关于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两种手术方式,比较两种方式在临床上的优劣性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分析原因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最后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选择,使患者日后得到更好的功能恢复。再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病房及急诊、门诊患者的随访调查、回顾性分析,分析治疗效果,同时对导师多年临床实践的研究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临床治疗提供帮助。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附属医院急诊、门诊以及病房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病例,共50例,分为A、B两组,A组:采取掌侧入路,29例,男18例,女11例;A0分型:B1型5例,B2型2例,B3型8例,C1型5例,C2型6例,C3型3例;B组:采取背侧入路,21例,男13例,女8例;A0分型:B2型8例,C1型3例,C2型9例,C3型1例。分别对照比较掌背侧入路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愈后情况及并发症等各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结果:5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分为两A、B组,分别采用掌背侧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两组之间对比术后及愈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术前和术后、术前和愈后对比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差异有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两种入路方式腕功能评分及握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掌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骨折端向掌侧移位宜行掌侧入路,复位及固定简单,骨折端向背侧移位的患者,背侧入路优势明显,术中注意尽量解剖复位骨折,恢复良好的力线关系,保护周围组织,术后积极锻炼,均可达到良好疗效。研究结论:对于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体入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及其身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愈后腕关节个骨性结构关系能得到良好恢复,后期功能恢复满意,对于手术并发症,骨折愈后拆除内固定基本都能消除。
其他文献
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电气一次设备的发热问题会对设备运行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影响电力安全稳定,为此需明确电气一次设备发热成因,并加以应对。本文首先对变电站电气一次设备发
在自然灾害系统论及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基础上,利用宣城市17个水文站1970~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结合各县区社会经济数据、宣城市DEM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等,选取致灾因子危险
<正>一作为治国目标的法治中国建设以法律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而言,法治国家是其高级阶段。法治与人治相对,它祛除了人为因素的不确定,试图以一套明确的规定来实现国家的治理
以三相H桥电压型逆变器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变频调速领域常用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策略,分析了两电平SVPWM策略的调制原理并计算调制过程。基于Simulink平台搭建仿真模型
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是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无疑义的追偿债款、物品的文书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的一种特殊公证活动。这种强制执行公证业务,与诉讼相比,简单
长期以来,被害人保护问题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中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被害人遭受犯罪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甚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二次被害。近年来,中国内地和澳门特区都先后修
英汉移动动词come/go与“来/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近年来,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学者对之做了大量广泛的研究,但大多仅就英语或汉语中一对词的用法进行分析研究,
从目前抑郁症发病的现状及其诊断的标准,到治疗用药的效果及人类情感解剖的部位为依据,应用三维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技术进行研究证明:抑郁症患
为改善前支点挂篮局部受力及提高主梁施工进度,以乌江特大桥双塔双索面PC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对前支点挂篮张拉机构、止推器、反顶轮、顶升机构等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出了
目的:通过对针刺颈夹脊穴配合手三阳经腧穴治疗基底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基底型偏头痛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