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模式下高一学生化学选考动机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重庆三峡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bao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我国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序幕。2019年4月23日,作为第三批次新高考改革区域的重庆发布了《重庆市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规定采用“3+1+2”的选科模式,在此模式下共有12种选科组合。“3+1+2”模式下重庆市选考化学的学生人数远不如预期,2021选考化学的学生人数比例与2020届理科人数比例相比较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研究高一年级学生的化学选考动机,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教学策略,让更多的学生选考化学,以这种方式改善化学学科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查阅期刊、论文、政府工作报告等相关文献,了解重庆市新高考改革政策以及在“3+1+2”模式下学生选考化学的情况,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的意义,从而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而对重庆市万州区六所高中的高一年级部分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对高一学生化学选考动机进行调查,分析目前高一年级学生的化学选考动机。针对化学选考的首要动机即学生的化学成绩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学生化学成绩的主要因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高一学生化学选考动机的建议与教学策略,为各中学以及一线化学教师提供参考意见。本课题调查研究发现有以下几点结论:(1)有50.1%的高一年级学生表示在今后选科分班时会选考化学;(2)高一年级学生对新高考方案不是很了解、对化学学科的认识程度不够、大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3)化学学科的学习成绩是学生决定选考化学与不选考化学的首要动机;(4)学生学习化学的努力程度、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影响学生化学成绩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为提高高一年级学生化学选考动机提出以下建议与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新高考;加强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加强开展与落实职业生涯教育;通过“适当穿插化学史”、“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重视化学实验”、“采用情境式教学”等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最后,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学习,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构建亲密型师生关系。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发光二极管(LED)的广泛应用及其功能的日趋完善,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照明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由于LED的电光调制特性,基于LED的室内可见光通信(VLC)技术逐步成为宽带光通信接入领域的研究热点。另外,近年来随着具有多媒体功能和互联网连接的移动智能终端的大量增加,以及各种大数据业务、云计算和互联网+等概念的推广,导致移动数据流量爆炸式增长;而VLC
由于传统耕地方式利用率低、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且近年来耕地资源和农业从业人员不断减少,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受到巨大影响,发展精准农业势在必行,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农场种植质量和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对于解决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基于精细化格点技术构建的智慧农场管理平台,可查询农场基本信息、实时监测农场环境情况,可以将田间传感器监测的土壤数据通过克里金插值得到格点数据,再与当前作物生长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研究和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途径。笔者走访调查万州及周边地区的高级中学发现,学生实验开设情况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高中阶段必做学生实验18个相差甚远。基于此,论文研究基于学案和微课的三段式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学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该策略将学生实验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以学案、微课为载体辅以交互式课件,实现三阶段全程导学。论文采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加速向各行各业渗透并融合发展。教育行业“互联网+教育”的新教育生态已经逐渐进入学者和教师的视野,单一的以班级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本项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践法等方法,在“互联网+”背景下,研究中学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教学设计,并开展教学实证研究,探索混合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教学设计的基本范式,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本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初中阶段的化学具有基础型和启蒙性,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及周边地区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到当地初中化学实验特别是学生实验开设率普遍较低,实验手段和教学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教师在直播授课时实验教学资源更显贫乏。基于此,笔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微型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学案和微课的三段式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发布,标志着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基础化学教育改革新时代的正式开启。本文提出在初三化学学习阶段利用学案、微课进行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希望“学案+微课”的线上线下教学策略能优化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案例实践等方法,将学案、微课与课堂教学进行线上线下有机融合。课前通过腾讯课堂、雨课堂等线上平台将学案、微课、交互式课件上
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化,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变得愈发重要,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自主自能课堂逐渐被引入我国的课堂教学中。目前,国内外对自主自能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课程中,而在高中物理课堂的研究文献报道不多。本文以学习金字塔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和主体性教育理论作指导,通过大量
碳化硅(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其极限工作温度可达到500℃左右甚至更高温,用它制造的功率器件具有比第一代半导体材料硅(Si)所制造的功率器件有更高的开关频率,耐高温性能,以及低电阻导通损耗等特性,尤其适用于新能源并网、轨道交通、开关电源等方面。然而现有的封装焊料难以满足SiC在高温下工作的环境,封装互连层容易在高温环境下出现熔化、分层、蠕变变形、热机械损伤等现象,导致其热疲劳寿命较低,这就
几何直观无论是在引导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发展方向上,还是在创新数学教学方法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几何直观图形为教学载体,丰富课堂教学理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为教学理论的发展开辟新的渠道。但是在当前的研究中多是针对培养小学阶段几何直观和高中阶段直观想象的研究,关于初中生几何直观培养的研究却很少。因此,本文就围绕如何培养初中生几何直观能力这个问题展开,选取初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相关板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2020年修订版)明确提出了五大核心素养,注重“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背景,研究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及其在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首先,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了解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及其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现状。然后,根据分析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与中学化学的联系,特别是“选择性必修模块1主题3”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