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狂狷”的概念最早由孔子提出。在《论语》中它主要指孔子所提倡的伦理学与哲学概念,后被广泛应用于为文化人格与美学范畴。狂者一般指性情旷达、积极进取的人;而狷者一般指笃守节操、洁身自好的人。二者均是独立的文化人格。“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概念,自从被提出之日起,就受到广泛的重视和语文教育各界的关注与讨论。语文素养的性质、语文素养的内涵诸多问题也是语文教育界持久争论的话题。“狂狷”的概念对人的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个人的处事行为、个性和文人们的创作风格。本文将狂狷文化人格与语文素养联系起来,论述狂狷文化人格对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怎样的影响,以及狂狷文化人格对现代语文教育有着什么样的启示。 论文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章,引言。其中包括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综述。 第二章,狂狷文化人格。本章主要论述狂狷概念的提出,孔子弟子中,狂者和狷者的论述,“狂”与“狷”的辩证统一,狂狷的哲学基础,人格的心理学基础。 第三章,狂狷与语文素养。本章主要论述语文素养的性质及内涵,孔子弟子中,狂者与狷者在语文素养上的体现,孔子的治学理念对形成“狂狷”的影响。 结语部分,在完成上述内容后,论述狂狷文化人格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