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一定的情境出发,以研究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并相应地使研究意识、能力和精神得到提高。与传统的学科本位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探究为本位的学习活动,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现实生活,着眼于培养具有完整人格、善于实践、自主学习、勇于创造的适应新型学习社会的人。综合来看,研究性学习具有问题性、体验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征。 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两大基本职能,高校推行研究性学习可以使二者都到有机结合。科学研究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使命,虽然大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体,但在现实中大学生参与科研的价值和前景被低估了,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现大学生参与高校科研活动的有效的方式,高校通过推行研究性学习,可以建构一个“学习者—研究者”二者合—的学习体系。高等教育必须通过培养人体现它对于人本身以及社会的两方面的价值。在“以人为本”的主流价值观的指导之下,高等教育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这就需要给予大学生学习自由;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既能够充分体现大学生学习自由,又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整体优化模式。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研究性学习引入高校教学,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了研究者,形成研究性的“教”和研究性的“学”,通过研究性学习促进了教学和科研的统一。 要在高校推行研究性学习,首先需要对其目标进行定位。研究性学习有着自己独特的目标体系,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和社会等。高校研究性学习的模式有“依托教学渗透式”和“独立形态的实体式”两类。前者包括历史追溯、案例学习和研讨,等等;后者则主要通过项目中心和课题形式进行。高校研究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支持,包括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内容,教师专业素质和评价制度等。从实践上看,在我国多个高等院校中,研究性学习已经在不同程度、不同的环节有了不同形态的实施。其中,清华大学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