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是先秦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礼学思想也是对先秦礼学思潮的扬弃与总结。所以研讨荀子礼学,首先得考察其广阔的时代文化背景,弄清“礼”的起源以及先秦时期礼学思潮的嬗变过程。“礼”本起源于宗教祭祀,由周公整理,遂成一系列宗法伦理制度。随着周王室的衰落,礼乐制度不断遭到诸侯僭越,“礼”沦为虚有其表的礼节仪式。“礼崩乐坏”使先秦的思想家们开始思考“礼”的存在价值,于是礼学思潮兴起。在先秦诸子关于礼的论述中,唯有儒家对其持肯定态度。孔子极力重建周礼,引入了“仁”的概念,将其作为“礼”的内在基础,以内在道德情感充实了周礼。到了荀子时期,天下一统已是大势所趋,各诸侯国任用法术之士富国强兵,礼的道德约束成为不切实际的迂阔之谈。荀子以儒家正统自任,兼收百家之精华,承续孔子的礼学思想,建立起系统的礼学体系,强化了礼的外在规范作用。本文以为,只有把荀子思想的各部分纳入其礼学体系中,才能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荀子思想的脉络。而人是“礼”的承载主体,所以本文以人为中心,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入手,结合荀子的人性论、群己观,试图以礼为主要线索来统领荀子思想的各部分。荀子的礼学体系主要由礼之缘起、礼之实质及礼之功用三部分构成。分别从三个方面回答了三个问题,礼从哪儿来?礼是什么?礼有什么用?荀子认为,人之性恶是礼产生的根源,而礼同时又是伴随着人的社会化,即“群”而产生的。因此,礼既是对人性的引导,也是对社会秩序的规范。荀子以礼为最高法则,在礼的审判之下,儒家内部的正统与歧出一目了然。以此最高法则作为思想批判的武器,荀子廓清了一切邪说奸言,重新恢复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荀子礼学对后世的影响,深刻而久远。在理论上,从儒学内部来看,荀子礼学向外开辟了儒学“外王”的路径,与孟子的“内圣”路径一同构成了后世儒学的发展方向。从荀子思想本身来看,礼学成为了荀学的主体。此外,荀子礼学对汉朝的儒术独尊与宋明理学都有影响。在政治上,荀子礼学通过李斯与韩非影响了秦朝帝国,孕育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