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红色经典”长篇小说插图与文本关系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n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年代以后,关于十七年“红色经典”长篇小说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学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文学现象,随之产生了源流考据、政治与文学二元关联、文本中心主义、典型阶级人物形象、叙事学、写作风格及艺术审美等多重研究视角,涌现出不少颇有分量的批评论著。然遗憾的是,既往研究中针对或涉及小说插图的成果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且内容较单薄,主要关注插图与意识形态、权力话语间的关系,对于插图作为图像符号本体的探究不够深入。基于此,论文以图文关系为立足点,尝试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十七年“红色经典”长篇小说进行解读,通过对大量插图与文本进行梳理、对比和分析,厘清潜藏其中的规律性、关联性特征。论文除绪论与结语外,共分四章。绪论部分介绍研究对象、研究思路与方法、选题意义及价值。第一章阐述与本选题相关的“背景”,较系统地梳理了从古至今插图形式、内容的流变,并对有关图文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对选题涉及的“红色经典”、“长篇小说”、“插图”等核心概念作出界定,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第二章通过分析插图画面内容、构图元素(线条、阴影、色彩等)以及排布方式与文本表意间存在的相似、相关、相同性,论述了十七年“红色经典”长篇小说插图与文本间你唱我和、互为呼应、表意一致的关系。第三章从交流方式、组织结构、意象展示、心理接受以及阅读主体的能被动状态、“远近”观感等方面将图与文进行对比,阐释了十七年“红色经典”长篇小说插图与文本间各有特点、相互区别的关系。第四章在已论述“一致性”、“差异性”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图与文的“交互性”。与第二、第三章不同,第四章论述的图文关系超越了“画面”和“字面”层次,不再是肉眼直接可见、阅读直接可感的相对表层的信息,而是图与文的创作者们在创作思路、主旨表达以及艺术追求上相互影响、相互牵制同时也互补互通的状态,由此形成了十七年“红色经典”长篇小说插图与文本间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关系。结语部分在已有论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图与文由“主次属种”到“互为表里”的转变给“读图时代”研究、运用图文关系带来的启示。
其他文献
儿童文学是运用适于少年儿童年龄和生理心理特征的语言,专为他们创作的故事、小说、散文和戏剧等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特别要求主题明确、意境突出;语言通俗易懂、娓娓动听;情
胡助是元代東陽一位飽讀詩書的碩儒,自幼受到婺州理學思想的影响,後四處遊學,交友範圍廣泛,包括同鄉文人、京城同僚、隱逸人士等。對胡助的生平及其交遊的研究,可以領略元代中後期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随着社会流动和开放程度日益提高以及人们利益诉求的多元化,社会矛盾冲突更加复杂,给基层治理带来许多挑战。日本在上世纪60-70年代即在经济社会高
柳青的文学创作经历了“延安文学”和“十七年文学”两个阶段,“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柳青文学世界的主要题材,他书写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成为了“合作化小说”的样本。其中,
本文在分析定中结构的语法框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定中结构语义关系,列出了其中定中超常搭配的十种情况,并试图从隐喻和语义指向两个角度进行解释。论文共分为五章。第1章在回
齐鲁文化既是一个地域文化的概念,又是一个历史文化的概念,它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行政区化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齐鲁文化的特质包括文化上的正统性、道德上的本位性、学术上的
《铁旗阵》是清代宫廷中演述杨家将故事的连台本大戏之一,据现有文献资料记载,它自乾嘉年间创编以后,道光、咸丰、光绪三朝皆有演出,鉴于该剧在杨家将故事发展史方面以及清代
佛教自东汉后期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不断地与中国文化进行相适应、融合,最终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唐代是中国佛教
在英语专四考试中,听力是一个关键部分,其中听写作为主观题是一个难点。本文以英语专业一个班的听写课堂测验为素材,分析英语专四听写的失分原因以及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Lis
在人们短暂而脆弱的一生当中,总是伴随着生死有命、祸福无常、悲喜不定、聚散无时等等的世事沧桑、人世变迁,很多时候,我们力不从心,总能感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