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资源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然而城市化带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也使得城市老年居民面临日益严重的心理亚健康等一系列健康挑战。在“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和健康城市建设背景下,从建成环境优化的视角探索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规律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我国在各地开展的既有住区环境更新实践,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新冠疫情爆发后,老年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资源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然而城市化带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也使得城市老年居民面临日益严重的心理亚健康等一系列健康挑战。在“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和健康城市建设背景下,从建成环境优化的视角探索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规律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我国在各地开展的既有住区环境更新实践,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新冠疫情爆发后,老年人群多选择住区宅间空间作为主要日常活动区域。在既有住区更新中,合理的环境要素配置不仅可以为高龄人群提供就近锻炼和社交的场所,也能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和隔离感,从而对身心健康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环境更新中普遍存在重物不重人的的倾向,且目前针对宏观建成环境的心理健康影响研究较多,而针对住区楼栋之间的宅间环境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指标体系,其内在的影响机制也缺乏深入探索。研究以大连为例,分别选取市区内四个行政区中具代表性的5个既有住区,通过类型学的方法,归纳并筛选出四类宅间类型并进一步细分出18类占比最多的宅间样本,通过实地观测和微气候模拟,对18个样本宅间客观环境品质要素进行采集,并对宅间中正在活动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合现有研究筛选出11个宅间环境感知要素和3个老年人活动特征评价变量。首先,分别构建多层次回归模型(HMR),探索四类宅间环境感知品质对老年人情感健康状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包含多重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宅间环境要素影响情感健康状况的活动特征影响路径;最后,进一步分析对比不同类型宅间环境品质对情感健康的影响路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宅间环境品质对情感平衡状况具有显著的影响,即使控制了个人家与家庭特征、自评健康等变量,结论仍然成立。2)不同类型宅间环境品质对老年人情感平衡状态存在不同的影响关系。3)老年人宅间活动特征在部分类型宅间环境中起到影响老年人情感健康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以促进老年人情感平衡为目标,通过分析宅间环境品质的更新优先性,提出针对大连市主城区因宅间环境差异而产生的的近期和远期优化要素,同时要为起中介作用的活动特征的发生创造条件。针对既有住区外环境现状问题,以优化要素依据为指导,制定优化原则和优化目标,并结合健康住区景观设计导则和实际案例从功能性、场所性和舒适性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老年人情感健康的既有住区宅间环境优化策略。最后,选取大连市较为典型的平地行列式宅间样本进行方案设计,以期通过优化宅间环境来实现活动空间对老年人情感健康的促进与提升。
其他文献
乡村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乡村因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因素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差,对外交流闭塞,人口流失严重,逐渐出现了乡村建筑衰败、历史文化断层等现象。近年来,随着相应政策颁布与资金的注入,建筑师上山下乡,其介入的乡建活动越发频繁。由于我国的乡村是一个综合的复杂体系,倾向于传统型的乡村具有生产功能、历史传承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乡建不只是建筑的营造,同时需要关联文化传承
国内城市逐渐进入存量住宅时代,随着“双碳计划”的提出,国家对既有住区住宅“绿色节能综合改造+宜居性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缺乏阶段性、长期性的策略,政府对住户使用需求关注度不够,衍生了一系列节能、功能与施工等后续问题。虽然北京、上海等一些改造试点采用了综合更新方法且取得初步成效,但可持续性有待观察。国外针对既有住区住宅外围护体系品质提升中,已出现装配式方法,且国内实践中已有
城市街道环境宜人对提升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质量至关重要。以室外商业街为代表的街道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展现城市形象、塑造宜居环境和经济发展有着无法量化的正面影响,因此,在街道主体由关注“以车为本”转为“以人为本”的倡导和实践下,提升临街步行空间的宜人舒适具有重要意义。交通噪声作为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临街商业步行空间不免要受到交通噪声的干扰与影响,
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滨海区作为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城市的“客厅”以及承载城市记忆的重要公共开放空间,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往往在特定建筑类型中开展,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本研究通过对多个城市滨海开放节点调研和分析评价,了解现存城市滨海节点现状和问题,结合国内外不同时期的优秀有机更新案例,探寻有机更新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反馈调研的城市滨海开放节点来验证设计方法的
中国城市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空间品质提升是一重要研究课题。临干道步行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居民日常活动的载体其环境品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其受到交通噪声的严重干扰,影响品质的提升。以临干道的步行空间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大连市3个典型的研究样本,分别代表临干道商业、生活性、混合式步行空间,运用声景问卷调查与城市要素采集的方法对22个测点进行实验调研,共获得504份有效问卷及相关城市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空间品质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建筑师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不断探究建筑空间细节,剖析建筑构成元素,实现建筑空间的多义性,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线性联系空间,作为一种建筑空间类型和元素广泛根植于现代建筑中,并由单一性的线性附属功能空间逐步发展成为复合性的建筑构成元素。同时,其所构成的多元复合性场所激发了人们的生活体验热情,使人、生活及文化达到和谐统一,也为
在瑞吉欧教育理念中,教学空间被视为除师长、同学之外的“第三位教师”,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时期教育理念、城市环境限制以及经济政策影响,其发展呈现阶段性特点。因此,面对我国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对当下住区配建小学教学空间的教学模块、教学空间组织、内外空间整合策略的研究,是对既有的中小学设计研究的扩充,对基础教育空间设计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关于教学空间变革与中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的传统村落发展与转型带来了契机。与此同时,乡村经不断的发展、人口结构产生新的变化、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介入,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使乡村和村民生活都发生改变,当下的传统村落空间已无法满足村民的需求,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村落空间存在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村落空间的更新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鲁东南地区的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其依托独特的地理、历史、人文风貌特
当前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发展趋势,而中国也处在老龄化的高速发展阶段,截止到2021年11月,中国60岁及以上人数约为26402万人,占全国人口18.70%,预估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达到峰值,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比例也将达到三成以上,同时中国失能老人数也在高速增长,以上种种趋势都促使着中国的老龄化事业高速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养老设施建造时间较为久远,且多为改建或扩建而来,随着时代不
工业4.0是一种高度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新型生产模式,极大改变了人类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新时代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创新方向,旨在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提升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建设职教强国、建设技能强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提升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教体系;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提升为深化产教融合和推行现代学徒制;职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