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本质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社会活动,它反映了教育者通过实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性的活动,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阶级意识和思想政治观念等的一系列过程。从该过程的形式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是相对而言的,其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在参与有关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不会明显的意识到该活动的载体无形中蕴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使他们隐性地接受到来自于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而达到了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目的。因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的特征,首先它是非强制性的,隐性的本质就决定了它不能具有强制性;它需要一定的载体来承载蕴含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隐性的本质决定了它无法单独实现或者存在,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隐性是从受教育者的视角而言,由从事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外的人员来实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不会明显的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实现隐性的形式。同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也反映了它的优势,弥补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形式和效果等方面的不足。在传统高校教育理念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阵地依旧是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相对比较深入透彻系统化了,更加凸显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的相对落后和滞怠,这样就导致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协调,无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因此有必要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实践化、系统化和科学化,逐渐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才能够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相适应,更加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应有的能量,最终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最大化。本人对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分为六个部分:首先在绪论重点指明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再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特征和功能,进而详细阐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然后重点研究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形式,再根据之前的研究成果探讨实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本路径,最后得出本篇论文的结论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