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4G网络的普及,手机已经代替传统的电脑,成为网民上网的主要设备。这一变化,使本就活跃的网络舆情如脱缰的野马,网民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动态、发表个人见解,这种信息发布的随意性,客观上要求提高信息甄别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舆情治理的压力。在网络舆情中,有一类以公职人员为主体的舆情,由于其代表政府形象,掌握公权力,关系重大,受到公众的格外关注。但是部分公职人员在陷入网络舆情时,浑然不觉,思维陈旧,企图用鸵鸟政策蒙混过关,最终贻误了时机,酿成大错,使政府公信力也受到牵连。 关于公职人员的网络舆情问题,学者们大部分都是从宏观上研究舆情的规律和应对方法,没有对公职人员具体的某类网络舆情进行研究。本文在对公职人员的网络舆情分类的基础上,专门研究公职人员的“雷语”类和生活作风类舆情。公职人员的这两类舆情与公众生活联系密切,因而关注度极高,但在学术界研究的相对较少,因此公职人员如何有效应对这两类网络舆情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热点舆情案例库和百度百科上涉及公职人员的两类网络舆情事件作为研究样本,运用网络舆情的相关理论以及多元回归的统计方法对公职人员的两类舆情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以毕福剑“雷语”案例为切入点,用内容分析法对网民的微博评论内容分类编码、赋值,最终测算出网民对此“雷语”事件持基本可容忍态度,这主要与毕福剑树立的传统形象、事件的曝光方式、“雷语”对象、场合和方式等因素有关。 (2)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网民对于公职人员“雷语”容忍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设,对收集的127个公职人员“雷语”案例作单因素和多元OL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雷语”事件中涉及的公职人员级别和场合因素对网民的“雷语”容忍度高低并无显著影响;而公职人员的“雷语”对象是记者的网民容忍度相较于其他群体偏高,以访民为代表的其他群体涉及到“雷语”事件中,通常表现出极低的网民容忍度;“雷语”的恶劣程度对网民“雷语”容忍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3)通过收集公职人员生活作风类的舆情事件,对公职人员该类舆情的发生、传播、演化机理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公职人员生活作风舆情演化的“三阶段四点”论,并对公职人员每个阶段的状态进行了分析。 (4)对两类公职人员舆情问题,提出针对性策略。根据影响网民对于公职人员“雷语”容忍度的因素,为公职人员少说“雷语”、不说“雷语”提出策略;在分析公职人员应对生活作风舆情传统方式的基础上,从公职人员面临不同舆情压力的角度,分别提出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