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重庆地区54例<6岁喘息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随访研究 目的:本院作为首都儿研所牵头的多中心研究项目“年幼儿童哮喘诊断技术与规范化管理的研究”的6所分中心之一,将前瞻性的研究重庆地区<6岁喘息患儿的临床特征,并随访研究再发喘息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 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礼嘉分院就诊的喘息患儿共54例。收集患儿的NPA,采用多种PCR方式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HRV)、人偏肺病毒(HMPV)、流感病毒(IFV)、冠状病毒(CoV)、副流感病毒(PIV)及腺病毒(ADV);q-PCR检测人博卡病毒(HBoV);NPA涂片染色检测Creola小体(CrBs)。随访入组患儿喘息后1年内再发喘息情况。 结果:(1)<3岁喘息1-2次的患儿以男性为主,3-5岁首发喘息患儿则以女性为主;3-5岁喘息患儿早产及合并鼻炎史的比例显著增高,两组患儿其他临床特征间无差异。(2)51例患儿血清过敏原检测阳性率62.7%,以牛奶、鸡蛋、尘螨检出为主;11例3-5岁喘息患儿吸入过敏原检出率高于40例<3岁患儿,但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3)53例<6岁喘息患儿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为81.1%,主要检出 RSV和HRV;42例<3岁患儿RSV检出率明显高于11例3-5岁患儿,HRV在两个年龄组间检出无差异;两个年龄阶段 CrBs检出无差异。(4)患儿入组1月后复查肺功能指标好转,但FeNO值有所升高,FeNO值变化与肺功能指标变化间没有相关性。(5)1年临床随访结果显示:1)<3岁合并食物过敏史(家长口述曾经接触某种食物后出现过敏症状)的喘息患儿再发喘息比例显著增高;合并湿疹史、鼻炎史、过敏性疾病家族史、被动吸烟或过敏原检出阳性喘息患儿再发喘息比例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各危险因素在3-5岁再喘与未再喘患儿间无差异。3)呼吸道病毒及 CrBs检出在再喘与未再喘患儿间无差异。4)再喘患儿基线与1月复查各项肺功能指标损害较未再喘患儿有加重趋势,且其基线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肺功能指标改善率较后者增高,但目前差异尚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婴幼儿喘息1-2次的患儿以男性为主,学龄前期首发喘息患儿则以女性为主,后者较前者更易合并早产及鼻炎史。RSV和HRV仍是致年幼儿童喘息的主要病毒,且RSV主要感染婴幼儿,HRV的感染在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中无差异。1年临床随访结果提示合并食物过敏史的喘息婴幼儿可以考虑早期干预治疗。尚未发现其他危险因素及肺功能与再发喘息间的确切关系。 第二部分277例重庆地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儿呼吸道病原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2009年-2016年重庆地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儿的呼吸道病原学特征,并结合其临床特征进一步研究不同年龄及病情患儿的病原分布特点。 方法:收集2009年6月到2016年12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鼻咽抽吸物(NPA)标本277份,采用多种PCR方式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V)、人偏肺病毒(HMPV)、冠状病毒(CoV)及人鼻病毒(HRV);q-PCR检测人博卡病毒(HBoV)。并同时进行痰细菌培养及支原体PCR检测。 结果:(1)NPA病毒检出阳性率为74.7%(207/277),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9.4%(109/277),支原体检测阳性率为6.1%(17/277)。(2)<6岁组病毒检出率明显高于≥6岁组;<6岁患儿病毒检出以RSV及HRV为主,≥6岁患儿病毒检出则以HRV为主。(3)病毒在冬季检出率最高,细菌在秋季检出率最低,MP在夏秋季检出率高于冬春季。(4)重度发作患儿单一细菌检出率增高。(5)与<6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相比,≥6岁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未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比例明显增高。 结论:我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毒检出率最高,但随着年龄增长病毒检出率降低。小年龄患儿病毒检出以 RSV与 HRV为主,大年龄患儿病毒检出以HRV为主。小年龄患儿病毒感染是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因素,而大年龄患儿哮喘未规律治疗及过敏则成为急性发作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