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拟通过以芪参还五胶囊药物灌胃在大鼠坐骨神经卡压损伤模型的应用,通过观察光镜下卡压坐骨神经组织结构的改变、腓肠肌运动终板的染色及形态改变;电镜下腓肠肌运动终板的改变、坐骨神经切片的超微结构改变,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神经退变及修复再生的差异,以期明确芪参还五胶囊促进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和效应部位及时间窗,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神经卡压性疾患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择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8只,体重230g±20g,清洁级。坐骨神经钳夹法制作大鼠实验模型:以1.5%戊巴比妥钠(0.2ml/100g)作腹腔注射麻醉,麻醉成功后常规备皮、消毒、铺巾,于右臀肌间隙分离坐骨神经,梨状肌下缘0.8cm处用大止血钳钳夹坐骨神经,压满3扣,挤压5秒后松开10秒,反复3次,关闭切口。造模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4只,分笼喂养。造模后第2日开始喂药,实验组:给予芪参还五胶囊药末盐水溶液灌胃,3g生药/ml,1ml/100g体重,1次/日;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ml/100g体重灌胃,1次/日。术后1、2、4、8周末实验组和对照组随机各取6只进行比较。研究内容:1实验大鼠整体及标本大体观察;2光镜观察:1)卡压坐骨神经光镜下观察:有髓纤维增生情况、髓鞘改变、轴索、血管再生情况。2)腓肠肌运动终板光镜观察:腓肠肌形态的改变;运动终板染色情况及结构改变。3电镜观察:1)卡压坐骨神经标本电镜观察:观察神经髓鞘、轴索、雪旺氏细胞、线粒体、微管等超微结构的变化。2)腓肠肌电镜观察:不同时间段对运动终板处肌节,轴突,雪旺氏细胞,初级皱褶,次级皱褶,突触小泡的改变的影响。结果:1动物整体观察造模后大鼠饮食正常,跛行,行走拖步,切口愈合良好,无红肿、溃疡及感染,无自噬现象。造模后1周右后肢蜷缩,2周小腿肌肉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患肢功能受限。从恢复情况来看,2周内两组未见明显差异,2周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4周后随时间的延长, 步态和肌肉逐渐恢复正常。2大体观察造模后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损伤段坐骨神经改变无明显差异,卡压处均出现神经充血、水肿,卡压处变细,卡压远端可见神经瘤样改变。损伤神经支配之腓肠肌萎缩。4周时实验组卡压神经充血水肿已不明显,卡压神经增粗,腓肠肌增粗;对照组卡压神经充血、水肿较前减轻,减轻程度次于实验组改变,腓肠肌增粗不明显。8周时两组卡压神经充血、水肿均消失,两组卡压处神经均明显增粗,接近于正常。3光镜观察3.1卡压远端神经造模后1、2周内两组改变无明显差异,神经周围出现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有髓纤维数少,髓鞘厚薄不均,髓鞘脱失明显,束间结缔组织明显,血管较少。4周时实验组有髓纤维数明显增多,粗大纤维数目比例增加,髓鞘明显增厚,髓鞘解体少,未见卵圆体形成,束间结缔组织明显减少,血管增生明显,血运丰富。对照组有髓纤维数增多,但以细小有髓纤维为主,髓鞘较薄,髓鞘解体明显,可见卵圆体形成,束间结缔组织较多,有血管增生。8周时实验组有髓纤维数增多显著,粗大纤维数比例明显增加,髓鞘增厚,轴索外观完整,束间未见明显的结缔组织增生,神经纤维间血管壁薄,内生细胞无肿胀,管腔通畅,血运丰富,神经纤维逐渐发育成熟。对照组有髓纤维数出现明显增多,但粗大纤维比例增加不明显,髓鞘较前增厚,束间结缔组织减少,神经纤维间血管壁厚,内皮细胞肿胀。3.2腓肠肌运动终板(MEP)改变情况造模后1周实验组MEP染色呈棕褐色,椭圆形,色泽稍淡,终板边缘肌细胞水肿。对照组与实验组相似。2周时实验组MEP染色变浅,不均匀,形态不一;对照组部分出现染色空白区,终板数稀少。4周时实验组MEP大体形态存在,光镜下可辨认,数量进一步减少;对照组MEP形态分辨不清,数量稀少。8周时,两组MEP大体形态接近正常,染色均匀,两组改变无明显差异。4电镜观察4.1卡压处神经电镜观察造模后1周时实验组髓鞘严重变形,板层结构排列紊乱,髓索变窄,索内线粒体消失,可见少量微丝。对照组与实验组相似。2周时实验组髓鞘较前增厚,可见线粒体、微丝、微管,但数目较少,排列稀疏。对照组髓鞘肿胀,线粒体空化坏死,崩解。4周时实验组髓鞘增生明显,排列不规律,可见到线粒体。对照组髓鞘变厚变形,轴索变窄,线粒体消失,可见少量微丝。8周时实验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增多,髓鞘增厚排列规则,板层结构清晰,可见线粒体、微丝较前增多,雪旺氏细胞少。对照组髓鞘显著增厚,不规则,线粒体、微丝较少,未见雪旺氏细胞。4.2腓肠肌运动终板电镜观察造模后1周时突触间隙变宽,初级皱褶和次级皱褶变浅,线粒体肿胀,实验组和对照组改变无明显差异。2周时实验组MEP萎缩,终板突触后区域变宽,初级皱褶和次级皱褶变浅,突触间隙变宽,线粒体肿胀,无空泡变性;对照组MEP改变明显,初级皱褶和次级皱褶扭曲,线粒体空泡变性。4周时实验组MEP萎缩,初级皱褶和次级皱褶扭曲导致次级突触间隙变宽,线粒体空泡变性;对照组MEP突触后区域简单化,次级皱褶局部消失,突触间隙继续增宽。8周时实验组终板突触间隙正常,初级皱褶和次级皱褶较为清晰,可以分辨。对照组接近于实验组。结论:芪参还五胶囊在一定时限内有延缓肌肉萎缩和运动终板的退行性改变、促进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改善卡压神经局部微环境,促进雪旺细胞增殖,延缓运动终板超微结构退变及促进其再生速度,同时改善卡压神经血供,减轻局部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