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宏观人口转变是以无数个家庭的生育抑制为其微观基础的。具体而言,我国人口运行的转变,进而获得的各种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和机会,是依靠上亿个计划生育家庭减少自己的子女数量来换取的。计划生育家庭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堪称伟大的贡献。计划生育政策制定执行的几十年以来,我国社会的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家庭在各个层面上都受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刻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给农户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限制了农户的生育行为,从而限制了农户的子女数量。正是凭借这一机制,我国已经完成了人口转变,整体进入后人口转变时代。而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减少子女数量,还间接给计划生育农户造成了哪些影响?这就是本文的研究的核心问题。进一步地,面临同样冲击的不同家庭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这将呈现出怎样的区域差异呢?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户的基本影响起点就是约束了计生农户的生育选择空间,之后,再由此而对家庭的其他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也正是基于这一过程,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范围远远不止于“一个人”或者“一代人”。借助修正后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可以将计生政策对于农户生计的影响,通过对子女数量,落实为对于家庭禀赋积累、功能完成和策略选择等三个维度的影响。本文的基本分析安排,就是按照这一逻辑顺序展开的。在导论中,将对全文的研究做出基础性的引入。首先将介绍论文研究主题的提出,并指出研究所具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次,将开宗明义地介绍全文的研究主题和基本技术思路。再次,则将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必要的回顾。最后,介绍了研究中所使用的两组数据以及两组数据之间的逻辑匹配性。第一章是本文的理论分析部分。首先是说明分析框架的理论来源及其变化,本文以修改后的可持续生计框架作为基本分析框架。从理论来源而言,可行能力是最初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但这个框架并没有顾及到家庭自身条件及其变化。从框架修改而言,本文视子女数量为一个关键变量,它既是农户的自身条件又能够从跨越代际的角度反映农户家庭的变化。当跨越代际的家庭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子女数量对农户生计的相应影响便具备了区域差异性。第二章从家庭规模结构和家庭经济条件两个角度描述分析了农户的生计现状。家庭规模结构方面,农户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造成家庭的分合,形成了不同区域的主要差异来源。家庭经济条件方面,则为后续深入分析提供了统计支持。第三章从家庭自身条件的角度分析了农户生计可持续性风险。低生育率通过特定的作用机制实现自我延续。如果低生育率一直持续,农户自身的存续性可能就得不到保障,从而可能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影响生计的可持续性。育龄农户的低生育选择,一方面来自长期的政策性宣传和有力的政策约束,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其周围的人的生育选择;这个周围的人群包含两类人群,一类人群是育龄夫妇各自的父母或长辈,具体而言,生育选择也就是受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数量的影响;另一类人群是育龄夫妇的邻居、朋友、同事等同代人群,具体而言,育龄夫妇的生育选择与其所感知的社会生育选择情况有关。上述两种影响因素使得育龄家庭的低生育选择得以自我重复,再加上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价值多元化趋势的共同作用,低生育选择将呈现出自我加强的趋势。第四章讨论子女数量对于农户生计资本积累的影响,通过在计划生育农户和非计划生育农户之间、在不同子女数量农户之间、在生育率差异明显的不同区域之间比较生计资本积累情况来实现。这一章的比较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在包括计生与非计生农户的不同子女数量之间进行比较;由此更进一步,第二层次的比较中,则更多注意不同子女数量农户的空间分布,并进而比较不同区域之间农户的生计资本积累情况。在描述比较的基础上,这一章对子女数量对农户生计资本积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这一章的分析将显著地提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禀赋积累在总体和诸多专项上都超过非计划生育家庭,但是这种比较优势的取得付出了较大的代价,而且其保持缺乏充分的可持续性。相关结论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地区。第五章中讨论的内容是子女数量对于家庭策略选择的影响和区域差异,分别以养老策略选择和再生育策略选择作为农户可持续生计策略的代表。关于农户养老策略,子女数量越多,老人就越倾向于依靠子女养老。而当子女数量很少时,这个农户可能会拥有一些独到的特点并由此而获得发展机会。关于农户的再生育策略,用实证方法说明了低生育已经成为一种主动选择,而不再是一种无奈之举。第三、第四、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实证分析部分。综合三章的分析,就可以指出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影响子女数量产生的对于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而此三章具体分析的结果所显示的另一个含义是,计划生育政策的设计初衷虽然只是指向“一代人”,但其政策影响则通过对个体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传递了出去,波及范围远远不止于“一代人”。第六章是全文的总结。首先回顾了各章分析的具体结论,并依据研究结论,提示了全文的政策建议。最后指出了研究完成过程中的关键不足,进而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