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分两个试验,分别研究了新生肉雏鸡消化系统和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饲养试验、氮代谢试验和屠宰试验对早期饲喂超前期日粮的肉仔鸡生产性能、氮沉积、胸肉产量以及免疫功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新生肉雏鸡饲喂超前期日粮和改进饲喂方法的可行性。 试验一选择160只刚出壳且卵黄吸收良好的AA肉仔鸡,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一组为早期饲喂组,出壳即饲喂肉雏鸡日粮。另一组为早期禁食组,出壳48小时后饲喂相同日粮。分别在雏鸡出壳和1、2、3、5、7、10、14日龄时,从各重复组任取2只鸡,称重后解剖。取胰腺,称重,测定胰腺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的活性;取腺胃、肌胃和各段肠道,称重,计算器官指数,将法氏囊制作组织切片观察组织学变化;取空肠测定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取脾脏和法氏囊,称重,计算各免疫器官指数;摘取卵黄囊,称重,测卵黄囊液中鸡新城疫抗体水平。试验结果表明:(1)体重。早期饲喂组鸡的体重显著大于早期禁食组的鸡(p<0.05)。早期禁食组的鸡在禁食期间体重逐日下降,至48时龄时体重下降了4.1克,开始饲喂后体重才回升。而早期饲喂组鸡的体重逐日增加;(2)消化器官。早期饲喂组鸡的各消化器官重量及腺胃指数和空肠指数与早期禁食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消化器官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鸡的消化器官指数达到峰值的时间基本一致,腺胃和肌胃在5天左右,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在7天左右;(3)酶活性。早期饲喂组鸡的胰腺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的活性和空肠淀粉酶的活性都高于早期禁食组的鸡(p<0.05),空肠蛋白酶的活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早期禁食组的鸡在禁食期间,未测到空肠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4)免疫器官。早期饲喂组鸡的法氏囊重、脾脏重和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与早期禁食组的鸡比较差异显著(p<0.05),早期饲喂能促进免疫器官内部淋巴细胞的分化与增殖,并能提高鸡卵黄囊液中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组间差异显著(p<0.05)。(5)卵黄囊。早期饲喂组的鸡与早期禁食组的鸡比较,卵黄囊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降低趋势。两组鸡的卵黄囊均在5日龄时吸收殆尽。 试验二选择刚出壳的AA商品肉鸡200只,分成两组,进行饲养试验。一组为早期饲喂组,另一组为早期禁食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重复25只鸡。早期饲喂组的鸡于出壳后3小时饲喂超前期日粮,早期禁食组的鸡于出壳后48小时饲喂常规肉雏鸡日粮。早期饲喂组的鸡自3日龄开始,每天依次用25%、50%和75%的常规肉雏鸡日粮,替换相应比例的超前期日粮,至6日龄后全部转换为常规肉雏鸡日粮。试验分21日龄前、22-42日龄和43-49日龄三个阶段,各阶段饲喂相应日粮。在试验第21、42、49日龄逐只空腹称重,按重复组统计耗料量,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耗 赵红波:早期饲喂与禁食对新生肉雏消化系统发育规律及超前期日粮应用的研究料量、饲料转化率和鸡的成活率。并从每个重复组中,取接近组平均体重的两只鸡,翅静脉采血测定血清尿素氮含量和新城疫抗体水平;在第引和 42日龄称重完毕,从每个重复组中取两只接近组平均体重的鸡采用全收粪法分别进行两次代谢试验。代谢试验设预试期和正试期各4天,测定氮沉积量和氮沉积率;在饲养试验结束日,每个重复组取两只接近组平均体重的鸡屠宰,测定胸肉产量、胸肉率和全净膛率。取法氏囊和胸腺,称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将法氏囊制作切片观察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生产性能。肉仔鸡饲喂超前期日粮能显著地提高0-42日龄、0-49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和各阶段的平均体重及全期平均体重(p<0刀5)。早期饲喂组的鸡0-ZI日龄的氮沉积率显著地高于早期禁食组的鸡(p<0.05),尿素氮显著的低于早期禁食组的鸡(p<0.05)。早期饲喂组的鸡 0-49日龄的死亡率降低了 6.12%,组间差异显著(p<0刀5);(2)免疫器官指数与抗体水乎。早期饲喂组鸡的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和脾脏指数显著大于早期禁食组的鸡(p(0刀5),早期饲喂促进了肉仔鸡免疫器官内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并能显著地提高试验全期血清中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组间差异显著(p<0.05);(3)胸肉产量与全净膛率。早期饲喂与早期禁食组的鸡比较,胸肉重、胸肉率、全净膛重和全净膛率明显提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胸肉率提高了8.82%、全净膛率提高了2.14%;(4)早期禁食48小时的肉仔鸡存在补偿性生长,但至49日龄出栏时,其平均日增重和平均体重仍未达到早期饲喂组的水平。试验结果证实了,肉仔鸡采用超前期日粮实施早期饲喂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