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构架疲劳损伤分析与服役载荷应用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铁车辆动力转向架构架疲劳性能不能满足全寿命服役安全、在多处焊接部位出现疲劳裂纹的问题,频繁出现于一些城市的地铁线路,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艰巨挑战。因此,开展动力转向架构架疲劳损伤分析、明晰构架损伤构成及来源,丰富构架载荷并开展疲劳损伤预测方法研究,对完善我国轨道车辆设计标准体系,促进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可靠性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服役条件下构架的动应力、载荷—时间数据,本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基于构架A、B的实测动应力、轴箱垂向加速度等数据,确定了测试线路A、B上存在轨道波磨,波磨波长主要集中于100 mm、200 mm、300 mm及400 mm;服役车辆上均存在8阶车轮多边形,并将在构架疲劳控制部位的动应力中引起与速度变化趋势一致的频率变化。(2)挖掘了构架A、B疲劳损伤的分布及各因素对损伤的影响,结果均表明轨道波磨及车轮多边形引起的40~70 Hz范围内的振动是构架疲劳损伤迅速累积的主要原因,其中轨道波磨影响最大,车轮多边形次之,轨缝、车辆运行状态、速度及载客量对构架疲劳损伤的影响与波磨、多边形的影响相比并不明显。(3)基于构架A疲劳控制部位实测动应力,采用分布拟合及假设检验的方法建立了构架A各部位的寿命可靠度模型,分析可得构架A在99%可靠度下寿命是11万公里,概率密度最大时剩余寿命为54.1万公里,此时可靠度为78.8%,构架A不满足全寿命应用需求。(4)结合构架B实测载荷与各疲劳控制部位的载荷—应变传递系数计算了各部位的计算应力σB,研究了计算与实测应力σB完整信号、准静态与动态三部分在等效应力幅、时域、频域及相关性等多方面的对应性。两种应力等效应力幅比值均在1.0~1.5之间,区别主要体现在动应力变化范围小的时段以及进出站岛式站台对应的曲线区段,但该部分对应的损伤对构架全域损伤影响很小,从而验证了构架B实测载荷的完备性。(5)仿真计算了构架A疲劳控制部位的载荷—应变传递系数,并结合构架B实测载荷计算了构架A计算应力σAa的时域信号,92%的疲劳控制部位计算应力σAa与实测应力σA准静态部分等效应力幅比值在1.0~2.0之间,动态部分所有部位计算应力σAa等效应力幅均小于实测应力σA,表明构架B实测载荷动态部分不可直接应用于构架A疲劳损伤预测。(6)基于构架—电机系统单自由度强迫振动的幅频、相频曲线及构架A在位模态频率,调整了实测电机垂向载荷动态部分并应用于获取构架A各部位计算应力σAb,计算应力σAb等效应力幅均可覆盖实测应力σA;进一步基于线路A、B主频段波磨幅值特征调整了电机垂向载荷动态部分,第二次得到构架A各部位计算应力σAc,计算应力σAc与实测应力σA等效应力幅比值均在1.0~2.0之间。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构架在位模态的电机垂向动态载荷调整方法能够用于预测其他线路构架损伤,为以实测载荷为样本,建立多运用线路下构架疲劳损伤预测载荷条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与方法支撑。图84幅,表28个,参考文献103篇
其他文献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在2020年8月发布了《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其中主要确定了至2035年以及至21世纪中叶我国铁路交通网的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对新时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美好蓝图进行了规划阐述;我国铁路建设必然迎来新一轮的建设高峰,特别在高铁建设方面会达到新一轮的建设高潮。设计工作是铁路建设工程中的源头环节,设计质量也是铁路工程生命周期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项目基础性、决定性工作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公共交通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一方面减轻了道路交通压力,另一方面也符合绿色出行理念。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轨道交通也造成了大量的能量消耗。因此针对列车节能运行的研究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降低列车牵引能耗和提高再生能利用率为目标,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多列车节能运行协同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以北京地铁亦
学位
电-多相臭氧催化工艺(Electro-heterogeneous catalytic ozonation,E-catazone)是本课题组前期开发的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该技术通过向负载TiO2纳米花(TiO2-NF)的多孔钛曝气阳极施加正电场,实现了电化学与臭氧(O3)-TiO2-NF多相催化反应的高效协同。前期研究中已经证实对于臭氧惰性新型污染物(布洛芬k O3=9.6 M-1s-1、对氯苯甲
城市轨道交通在给大众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线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持续增长的客流需求与系统供给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尤其是早晚高峰期间客流拥挤成为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制定有效措施缓解这一矛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网络化运营的成型,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车站间的关联性及客流拥挤的传播性,对协同客流控制开展研究,建立了多种多样基于系统最优目标的协同限流模型。本文
微小卫星因其发射方式灵活、研制发射成本低、研制周期短、应用领域广等优势,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因此微小型卫星已成为航天领域重要发展趋势。微小卫星受到体积、质量限制,普遍采用动量轮或微推进系统进行姿态控制。其中,自增压式丁烷微推进系统具有质量轻、体积小、成本低和可靠性高等优点,受到世界主要航天机构的重视。但国内外对于该推进系统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实验层面,缺乏必要的机理理论研究,阻碍了自增压式丁烷微推
机械臂的柔性控制是目前机械臂控制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的机械臂控制多通过示教或者预编程的形式来完成,机械臂末端执行器的各工作路径点都被提前设定好,各关节也只是重复执行着规划好的固定动作,这些控制方法无法满足机械臂控制的灵活性以及自主性要求。随着机械臂使用环境的复杂化,人们开始要求机械臂在保持高精度、高效率的情况下也需要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满足自动化生产生活的需要。机器视觉与机械臂运动控制的融
学位
近年来,在国家引导和市场推动下,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甚是广泛,但由于电池容易受制造过程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导致电池之间存在荷电状态不均衡等状况,降低了电池组的能量利用率和可用容量,严重影响电池组的循环使用寿命。本文研究旨在改善电池之间的不一致性问题,提出基于对称开关阵列的电池组主动均衡系统研究方案。首先,对均衡系统中的主要均衡单元进行了研究,均衡单元可以采用不同的双向DC-DC变换器,本文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