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203对内皮细胞靶分子鉴定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RUIZH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icroRNAs (miRNAs)是内源性的一系列微小非编码RNA,能特异性结合靶分子的3’非翻译区,抑制翻译或转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miRNAs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miRNAs在疾病中展现了分子标志物的潜力,也有可能成为基因治疗的新策略。血管生成在实体瘤生长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在此过程中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分泌促血管生长因子,参与肿瘤侵袭,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以及肿瘤血管的生成。因此抑制促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包括FGF2),可以作为抗血管生成的分子靶标。本研究首先构建含人源microRNA-203(miR-203)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制备重组慢病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HUVEC-12),观察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我们利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外源导入miR-203的表达情况,通过MTT法检测miR-203对HUVEC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利用划痕实验检测miR-203对HUVEC迁移的抑制作用。我们找到miR-203的一个新靶基因FGF2,通过实验证实miR-203通过靶向抑制FGF2表达能影响HUVEC-12的管腔形成能力。通过对FGF2的干涉实验发现和过表达miR-203的细胞株具有相似的生物学表形。之后,为了验证miR-203和FGF2在细胞管腔形成中的关系,我们在过表达miR-203的HUVEC-12细胞株中进行了FGF2的恢复实验,观察了细胞管腔形成的现象。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HUVEC-12中miR-203通过靶向抑制FGF2抑制管腔形成的能力。肿瘤干细胞被认为是一类有着自我更新,多分化潜能和肿瘤生成能力的干细胞。而成体干细胞中起着自我分化作用的基因Bmi-1被认作是癌基因。据报道Bmi-1在体外实验中能诱导细胞分化和形成肿瘤。通过文献查找和生物信息学预测,我们找到了靶向Bmi-1的两个microRNAs。在另一个实验中,我们结合文献和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结果初步判断miR-203和miR-218在肿瘤干细胞中可能的下游靶基因为Bmi-1。我们构建了miR-203,miR-218和Bmi-1全长3’UTR的重组质粒。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发现这两个microRNA均能抑Bmi-1全长3’UTR的荧光素酶活性。我们构建了Bmi-1开放阅读框的真核表达重组载体,并在293T细胞中验证了其蛋白表达效率。我们的实验为下一步在肿瘤干细胞中研究microRNA和Bmi-1的关系打下了基础。在第一部分研究中构建的过表达miR-203的慢病毒载体,预测并验证了靶分子FGF2,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中研究了miR-203的生物学功能。在第二部分研究中预测并验证了miR-203和miR-218的另一个靶分子Bmi-1。我们的工作为进一步探讨miR-203对肿瘤治疗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政府权力是影响社会组织生长的最重要外部力量。政府赋权给社会组织既是国家权力社会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权力不断扩张的反映。社会组织权能关系呈现多元化形态,即权能相符
基于生态教学理论的英语教学,是将学生,教师,语言,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的发现在英语教学中,把学生、教师、语言及生态环境进行和谐融合与统一,最大限度的发掘每一生态要素在这个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对获得知识的途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多样化的模式,不断进行改革,本文主要分析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发展的现状,总
《草泽英雄传——施耐庵传》中明确提出:《水浒传》中的宋江起义是以历史上的张士诚起义为原型的,旨在赞颂张士诚起义的正义性。该书作者浦玉生先生以地理和人物形象为佐证,得
桉树次生代谢产物丰富,主要成分可作为植物源农药应用。文章综述了桉树次生代谢产物的成分及提取工艺,并对桉树次生代谢产物的杀虫活性、杀菌活性和除草活性的研究作简要介绍
<正>目前超声检测与内分泌检测和功能试验一样被用于评估卵巢储备功能。预测卵巢储备功能的超声指标有多种,最常用的指标有基础窦卵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卵巢体
近年来我国的矿产开发程度不断加大,对矿产的资源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黑龙江省是我国能源输出的大省,作为海林市著名的铁矿奋斗铁矿也在探矿领域不断加深探矿程度,该铁
活性炭烟气净化技术是目前实现烧结烟气净化处理较成熟的解决方案,本文结合宝钢湛江烧结机烟气净化工程,介绍了该技术的各种污染物脱除机理、工艺流程和主要工艺设备,以及投
<正> 抗凝血酶Ⅲ(简称AT—Ⅲ)又称肝素辅因子,是人体血循环中的主要抗凝血酶物质,它在一定条件下与凝血酶形成一种不可逆的复合物而灭活凝血酶,AT—Ⅲ还对以丝氨酸为活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