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等职业教育则是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教育。随着我国数控加工行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数控人才的迫切需求,都促使着中等职业院校不断改进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加大与企业合作的力度,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在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实施则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由原来的单方面办学,逐步发展为多种主体办学,职业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此引发的问题也不断出现,例如受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影响,从职业教育当中培育出来的学生不太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想要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就有必要对当前的培养人才的模式进行一定的探究以及适当的进行变革。我们从全球各个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且不说是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还是美国的“CBE”模式,还是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这些都是校企合作的成功教育范例。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只有通过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所需人才的目标。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地区职业教育服务的对象也有很大差异。这就决定了不同地区的不同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有所区别,以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宝鸡地区经济的发展探索适合宝鸡技师学院数控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本文的目的。本文主要介绍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及近年来国外、国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未来中等职业院校的数控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进行描述,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要素及理论基础,提出职业教育应该是终身教育,应当以企业需求作为授课内容选取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能力为本位,提升学生的理论及技能水平。通过阐述我国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并提出其不足之处,为后面提出解决对策做铺垫。对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阐述并分析,提出能够适合我国国情的启示,为解决我国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瓶颈问题提供参考。结合宝鸡技师学院的实际,提出适合其发展的“校内校外两阶段,‘订单培养’、‘学生+学徒’、‘顶岗实习’三种方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提出通过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步伐、确定中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及规格、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及明确校企合作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对策来完善中职数控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