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厄普代克(1932-)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其“兔子四部曲”最为著名。女权主义评论家认为厄普代克的作品不是把女性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精神价值的个体来表现,而是表现了对女性的蔑视与厌恶,因而将他定位成为典型的厌女症的作家。厄普代克本人对这种指责强烈反对,其小说《S.》就是对这种指责的回应。
出版于1988年的小说《S.》,较少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和其多数小说所不同的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四十二岁的美国中产阶级女性萨拉·沃思,厄普代克声称在这部小说中他试图改善女性形象并力图展示女主人公所取得的独立性。然而国内外的一些评论者却认为在厄普代克的愿望和其真实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之间还有着巨大的差距。鉴于此,这篇论文将从女性主义视角揭示厄普代克是否将女主人公刻画成一位新女性。
全文共分三章,此外另附序论和结论。
序论简要介绍了约翰·厄普代克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创作小说《S.》的背景以及新女性和传统女性的特点。本论文所关心的主题是厄普代克在小说《S.》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女主人公萨拉·沃思是一位新女性吗?
第一章全面分析了处于家庭陷阱中的萨拉的生存状态。作为父权社会缩影的家庭和丈夫像牢笼一样囚禁着她,使她感到窒息。尽管萨拉觉醒后走出了家庭以追求新生,但是她在走出家庭时所表现出的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态暴露出她对丈夫和家庭的精神依赖。从此意义上来看萨拉·沃思不是一位新女性。
第二章探讨了萨拉在宗教避居地陷阱追求自由以及受骗的经历。由于对教主阿汉特的狂热崇拜,萨拉把精神寄托于教主,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了避居地的工作当中,并享受着由婚外恋特别是和教主之间的带有宗教性质的性爱所带来的自由和愉悦。教主阿汉特真实身份的暴露使萨拉感受到避居地的虚伪和阿汉特的欺骗。避居地的实质是男权社会的缩影,萨拉最终品尝到的不是精神自由和独立,而是欺骗和羞辱。因此,第二章的内容就证明了女主人公萨拉·沃思不是一位新女性。第三章讨论了陷入物质欲望的萨拉的最终结局。尽管萨拉拥有女权主义所倡导的强烈的经济平等和经济独立的意识,但是她对于金钱的自相矛盾的态度以及其获得经济独立的方式暴露出她自欺、以自我为中心和依赖性的一面。陷入物质欲望的萨拉放弃了劳动和幻想,最终在一座小岛上过着一种寄生和虚无的生活。因此尽管萨拉·沃思赢得了经济独立,但我们很难给她定位成一名新女性。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本文对小说文本进行了细致详尽的分析后,认为尽管女主人公萨拉从外在的表现来看是一位新女性,但是,她自始至终具有传统女性最根本的特征:对男性及外部世界的依赖心理。她在离家出走时的犹豫心态、在宗教避居地陷阱的受骗经历和最终的结局使本文作者得出如下结论:厄普代克在小说《S.》中并没有将女主人萨拉·沃思公刻画成一位新女性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