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中农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1949年-1966年)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hi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江泽民代表党中央阐述了“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社会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思想。改革开放前,中农作为建国后农村社会结构中的中间阶层,其发展的状况对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制定的一系列农村政策的研究,找出党对中农政策的演变,梳理出建国后中农政策的脉络,对于现阶段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新中国的成立至社会之主义改造前,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中农利益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富农站岗,中农睡觉”是这一时期中农政策最鲜明的写照;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农阶层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党又重新对中农政策进行调整,依靠对象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老中农、新中农都成为依靠对象,后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农的利益在现实中很难得到保障;1956年至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由于受到“大跃进”、“左”倾思潮的影响,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不断深入,富裕中农遭到批判,党又重新划分阶级,中农利益被严重的损害,阶级斗争也在不断扩大,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通过对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中农政策演变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研究,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如何做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依靠大多数的群众;政策制定的合理性与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政策的制定必须与现实相结合。中农政策作为农村发展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反映了党在建国后面对不同的境况制定对应政策的能力。中农政策的演变过程中,有的政策影响是积极的,有的政策作用是消极的,只有有效地吸收和借鉴好的政策经验,从中国共产党中农政策的失误中得以启示,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才会有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努力进行社会建设。在改善人民生活、变革社会习俗、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加强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是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构的提升,是传统劳动与生活方式向现代化劳动与生活方式的转换过程。城市化是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人类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列强用大炮轰开中国大门的同时,也为基督教传教事业扫平了道路。清政府被迫同他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对外宣传是指通过语言、讯号、文字等方式向境外受众传播关于中国的信息,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真实而鲜明的国际形象。在对外宣传中,正确的宣传心态至关重要。毛泽东同志在《反对
组织芯片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芯片技术,实现了对临床病理标本的高通量、平行化的分子标志物筛选,可同时在DNA、mRNA、蛋白质和组织形态学水平对分子标志物进行研究.本文综述了近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南京国民政府为筹措抗战军费,发行了救国公债。该公债于1937年9月1日以十足票面向社会公开发行,总额为五亿元,规定从1941年开始还本,偿还期限为30年,从1938
本文旨在回应当下时代根本性的理论课题——中西古今之争。承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社会转型,本文意欲在判明当下时代状况的基础上,探索未来“中国向何处去”的转型道路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