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底层写作到个人化智性写作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讨郑小琼在诗歌写作中由底层写作向个人化智性写作的转型,并通过对其转型原因的分析,认识到了其写作转型的基本态势。本文还分析了郑小琼诗歌写作转型中的得失,在肯定其转型价值与意义的基础上,对其中出现的诸如诗人写作“失语”现象的发生以及“后转型”的来临等问题做了剖析。论文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引言部分首先梳理了学界目前对郑小琼诗歌的研究现状,根据现状提炼出论文写作的着眼点,即研究郑小琼的诗歌由底层写作向个人化智性写作的转型。第一章,主要分析了郑小琼诗歌写作转型的基本内涵。郑小琼的诗歌写作转型突出地表现为诗歌中“写作域”的扩大,写作对象的延伸以及写作风格走向精敏细腻的渐变。郑小琼的诗歌写作由对打工个体命运的审视转向对生命群体的审视以及由在场的自我叙述转向间离式的批判,其诗歌的写作对象发生了由“小写”向“大写”的延伸。同时,从郑小琼诗歌的语词运用、意象选择及表达方式的变化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其写作风格所发生的嬗变,诗人逐步摆脱了早期的粗狂豪放而走向多元化的精敏细腻。第二章,主要探讨了郑小琼诗歌写作转型的原因。论文首先厘清了郑小琼诗歌写作空间场的变化与转移,诗人在写作中逐渐倾向于对标签化命名的抵制,同时诗歌写作过程中功利性指向的因素不断增加,这种转移还表现在其诗歌受众层面,但转移过程中并未丧失对原有“郑小琼式”的诗歌语言、经验及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准确把捉。一方面,郑小琼诗歌写作时间场的内在演变表现为其写作的主体时间由个人经验叙述向个人想象力的转变,另一方面则是其诗歌文本时间从对原有生存时间的客观表达转向历史与未来时间的交错展示。第三章,主要研究的是郑小琼诗歌写作转型中的得失状况。诗歌主流话语权力对郑小琼诗歌写作首先产生了掣肘力,舆论化批评对诗歌文本内涵的忽视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她的写作。同时,郑小琼诗歌写作的“后转型”时代逐渐来临,尽管笔者指出了写作中更多地迎合诗歌主流话语,但这是在诗歌文本意义角度上对其社会批判性的弱化做出的客观性判断。论文最后指出了郑小琼诗歌写作发生新变的可能性,指明了郑小琼诗歌写作转型的研究应置于历时空间层面,并注意抓住共时空间特征。今后,笔者愿意继续较为客观地以肯定性和质疑性并存的眼光,以富于对话性张力的批评视角,关注郑小琼诗歌写作的转型。
其他文献
分布式电源并入配电系统所带来的许多新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电力工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以光伏发电为例,由于光伏电源的出力受天气影响较大,可能造成配电系统中电压的波动
在诸多介入和参与当代文学史建构的选刊当中,《新华文摘》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虽然是一份综合类选刊,但从创刊伊始,《新华文摘》便重视对文学作品与评论文章的选载,及时地呈现时
<正>截至2017年底,银行胜诉案件中能够成功办理退费的案件只占到28%,尚有68%的诉讼费申退工作尚未落到实处。实践中,大多数银行并未将诉讼费申退作为诉讼案件管理的一项重要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system,UPS)是控制蛋白质降解的主要系统,也是细胞基本活动的关键调节器。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s)是泛素-蛋白
史诗主要内容多为民间流传的古老传说抑或是传颂英雄丰功伟绩的长篇叙事诗,流传至今的彝族史诗是彝族历史沿革及其民族精神和社会生活发展的神话式表达,创世史诗《梅葛》是彝
小分子捕获(Small Molecular Trapping,SMT)技术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捕获酶,降低其对底物或待测小分子的催化、分解活性,但保留或增强其对底物或待测小分予物质的亲合力,
目的评价成人接种乙肝基因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文献检索符合本研究分析条件的成人乙肝基因疫苗接种免疫效果论文10篇,5篇为实验对照研究,5篇为平行对照研究,用抗HBs的转阳
产业集群表现出的强劲、持续竞争优势使其成为决定区域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我国产业集群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在江浙、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已经
目的 聚类分析中适宜类别数的确定和结果的验证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而在生物信息学研究中这一矛盾尤为突出 ,本文试图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这一领域 ,以期能有所帮助。方法
目的分析影响上海市嘉定区农村居民就诊单位选择的因素,并探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决策树(CHAID法)相结合的方法的应用。方法采用多分类无序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