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P27和IL-17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an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被认为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和伴或不伴有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尽管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近年来ACS的发病率仍持续增高。IL-17是一种促炎症性细胞因子,是由155个氨基酸构成的糖蛋白,近年来研究发现,IL-17作为一种新兴炎症标志物不仅与多种炎症性疾病有关,而且参与内皮细胞的激活导致内皮功能障碍。热休克蛋白27(HSP27)是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家族中的重要成员,研究发现HSP27参与了包含炎症、凋亡、动脉壁稳态的维持、细胞迁移在内的多种细胞过程,通过多种机制保护细胞功能,此外HSP27还可通过保护内皮细胞来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Hcy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的甲硫氨酸在代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可通过多种途径对血管内皮产生损伤。以往研究显示,内皮损伤被认作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初始触发因素,也是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向易损斑块转变的关键事件,本文通过对ACS患者及正常组人群的外周血清HSP27及IL-17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二者在不同组别血清中是否具有差异性及ACS患者中HSP27血清水平与体内炎症水平、内皮功能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是否相关,期待可以为防治ACS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20年7月1日-2020年10月31日在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共11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既往病史,个人史,相关实验室化验指标及超声检查资料,伴有严重脏器功能衰竭、瓣膜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具有恶性肿瘤病史、具有脑梗死病史、既往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等患者均被排除在本研究范围之外。采集所有入选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ml,注入带有促凝剂及惰性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内,以转速3000 r/min离心15分钟,转移上层的血清到EP管中,-80℃冰箱保存。待所有血样收集完毕后采用ELISA方法统一检测血清HSP27和IL-17水平。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构成比(即%)来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对于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用均数±标准差显示,符合偏态分布的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显示,同时满足符合正态分布与方差齐性检验的数据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或)方差齐性检验的数据用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相关性分析应用Spearman直线相关性分析。建立ROC曲线,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计算特异性、灵敏性及最佳预测值。将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ACS组血清HSP27和IL-17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Hcy表达水平增高(P<0.05)。2.与UA组比较,AMI组血清HSP27和IL-17表达水平、Gensini评分明显增高(P<0.01)、Hcy表达水平增高(P<0.05)。3.ACS组血清HSP27和IL-17水平呈正相关性(r=0.357,P<0.01,Y=0.569X+93.738)。ACS组血清HSP27和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性(r=0.299,P<0.01,Y=0.092X+105.977)。4.ROC分析显示,HSP27的AUC为0.985(95%CI:0.968-1.000;P<0.01),最佳临界值是96.98 ng/m L(敏感性:90.8%,特异性:100%)。IL-17的AUC为0.909(95%CI:0.852-0.967;P<0.01),最佳临界值为21.14 pg/m L,(敏感性:87.4%,特异性:80.0%)。结论:1.HSP27在ACS患者血清中水平升高可能与体内炎症水平及内皮功能相关。2.HSP27有可能作为判定ACS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3.HSP27和IL-17对ACS都具备一定预测能力,并且HSP27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相较于IL-17都具有一定优越性。
其他文献
天法道,道法自然。从生物体诞生于地球起,在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下,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和适应环境的发展,部分生物体表面演化出独特润湿性来保证自身的存续。近年来,单一独特润湿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更好生活的需求,因此具有外部刺激响应的可调控润湿性智能仿生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在外界刺激下,润湿性转变大部分是由于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可逆转变而引起的。由于化学成分变化存在着化学处理复杂、反应缓慢、污染环境、
背景与目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通常是指由脑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小静脉病变导致的脑实质损伤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认知、影像及病理综合症。CSVD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被报道与认知功能下降、抑郁、躯体运动功能障碍等相关,其影像学表现包括: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lacunar infa
目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因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易导致多种感染的发生。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证实,细菌感染可同时作为ACLF的诱发因素与合并症存在,从而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在这一特殊群体中,关于真菌感染的数据较少,而真菌感染往往会引起更高的死亡率。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阐明ACLF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
本文以高职教育高护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为例,通过论述高职院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从调动教师积极性,提升“主力军”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革新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营造“三全育人”氛围,完善课程思政体制机制构建四个方面,探索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对同类型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具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全球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疾病,是导致各年龄段人群死亡和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极大地消耗了卫生、社会和经济资源。及时和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对改善CAP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CAP的临床获益仍存争议。本研究对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成人CAP的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1)研究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肝肿瘤后肾脏等器官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2)通过对危险因素的分析,优化肝肿瘤微波消融治疗的相关措施,减少微波消融术后对肾脏等脏器的损害。方法:搜集2014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住院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行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病例,我们首先对2014年-2019年收录的病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对2019年10
目的:此前发表的Meta分析表明,自动化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技术失败率相当。然而,最近更新的研究显示,APD与CAPD患者的病人生存和技术生存比较结果仍有争议。因此,本研究系统回顾了所有相关的新研究,并进行了
目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Pancreas,SPNP)是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大约10%-20%的SPNP具有侵袭性,术前CT检查是首选的诊断方法,然而当肿瘤发生于男性患者或年龄较大时,影像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为胰腺其它肿瘤,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于具有侵袭性的肿瘤,如果不完整切除,容易
目的:分析接受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的病因构成,总结换血疗法的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为临床应用换血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提供安全性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8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接受换血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换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纳入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的病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病因、换
研究目的:探讨SLCO2B1c.935G>A(rs12422149)及c.1457C>T(rs2306168)多态性对瑞舒伐他汀降脂效果的影响,并为临床工作中更好的应用他汀类药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共纳入最终符合条件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选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以及生物学标志物水平均符合2019年《急性冠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