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蝶径路至外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LOCR)周围区域的解剖特点,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 方法:利用10例(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标本,经鼻内镜下经蝶径路,解剖LOCR周围区域内重要结构;选择50例临床患者的颅脑三维CT图像,经影像学工具测量相应结构间的距离。采用Karl Storz内镜系统采集解剖图像,及影像测量软件获取影像学数据。在解剖的过程中,寻找LOCR周围区域重要的解剖学特点及各结构间的毗邻关系。对临床上3例LOCR周围区域病变的病人(垂体瘤、鞍底-海绵窦恶性肿瘤、鞍区特殊感染),利用本研究的解剖结果采用鼻内镜下经蝶径路切除LOCR区病变,术中确认肿物全切或大部分切除,并以人工硬脑膜、鼻中隔黏膜瓣修补颅底缺损,术后复查颅脑MRI。 结果:根据LOCR周围相关结构特点,以LOCR、视神经管隆突、颈内动脉隆突、视柱、眶上裂、圆孔等固定结构为解剖标志点,将LOCR的毗邻结构分为五个区域:LOCR内侧区、LOCR外侧区、LOCR上侧区、LOCR下侧区、LOCR前床突区。内侧区紧邻床旁段颈内动脉及视神经管颅口段,越过颈内动脉及视神经管颅口段,可到达视交叉、前上海绵间窦、前下海绵间窦、垂体;外侧区与眶上裂内侧壁相邻;上侧区临界视神经管隆突,可延伸至蝶骨平台;下侧区临近外侧海绵窦区;前床突区可及前床突周围。内镜下测量骨性标志间距的结果:双侧LOCR间距为(15.3±1.8)mm,范围是13.5~17.1mm;MOCR间距为(10.3±1.5)mm,范围是8.8~11.8mm;LOCR横径(2.3±0.84)mm,鞍结节前方10mm的蝶骨平台平面横径为(24.5±2.35)mm,LOCR外缘到眶口的距离(8.6±3.2)mm,CP间距为(15.8±2.8)mm。影像上测量结果中,双侧LOCR间的内侧间距(13.34±3.392)mm,双侧LOCR间的外侧间距(15.33±4.055)mm,单侧LOCR直径(2.370±0.853)mm,前床突长度(9.61±1.117)mm。内镜解剖过程中相关结构的测量结果与影像上相关数据基本契合,有利于术者通过解剖距离准确定位术中结构。LOCR区域内走行的颈内动脉以C4、C5、C6、C7段为主。内镜下经蝶径路磨除LOCR区骨质,可以确定前床突的位置,进一步磨除前床突,可以获得床突间隙。经LOCR获得床突间隙,可为前床突周围病变的处理提供参考路径。3例LOCR周围区域占位性病变的病人,根据LOCR区域内结构特点进行手术治疗,均达到肿瘤最大限度的切除,术后效果可。一例病例在切除病变后产生颅底缺损,术中应用人工硬脑膜和鼻中隔粘膜瓣行“三明治”式修补颅底,患者术后恢复可,未发生脑脊液鼻漏。 结论:掌握LOCR区域的解剖标志对于处理LOCR区域中颅底病变有重要意义。内镜下根据LOCR解剖分区来解决LOCR区域中颅底病变是安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