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对流不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中的对流不稳定过程主要分为两类:海底高温热液造成的轻水上升羽流和高纬度海水变冷或结冰盐析导致的重水下沉羽流。热液羽流连通了地壳深处和海水,是地壳内部与海洋之间传输动量、热量和物质的主要途径。海底热液区的数量之大、分布之广,因此对热液羽流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盐析现象是形成下沉羽流的机制之一,盐析羽流属于深对流过程,对全球海洋深层水团形成、CO2的输送储存和热盐环流等有重要的影响,进而改变全球气候,研究盐析羽流对全球海气系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两类羽流均为高度湍流的对流不稳定过程,且发生位置非常特殊,对其进行现场观测、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拟均有较大困难,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以上两类对流不稳定过程的三维结构、混合特征以及周围环境因子的影响有更深刻地了解,从而得以对其特征参数进行参数化。海洋中关于这种重点关键物理过程的参数化对提高一般模式中的参数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对研究全球热盐环流变化有较好的理论支撑。本文分别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对海洋中对流不稳定过程进行了讨论,理论方面讨论了海洋中对流不稳定过程发生的条件及主要特征,数值模拟方面使用更加适合高度湍流运动的大涡模拟(LES,Large eddy simulation)的方法对两类对流不稳定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流不稳定性的理论分析表明,在粘性扩散情况下,对流不稳定性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Rayleigh数(Ra)大于一定的阈值,为本文中数值模拟的实验设置提供理论支撑。通过计算本文中所有敏感性实验的Ra,发现所有的Ra均远远大于该阈值,表明本文中的实验设置是合理的。(2)对热液上升羽流和盐析下沉羽流的三维结构和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对于热液羽流而言,羽流根部主要为向上的流动,并诱导生成强劲地在南半球顺时针旋转的涡流(在北半球旋转方向相反),羽流冠帽处主要为由羽流中心向四周辐散的流场,整体呈现为伞状分布特征,与前人结果一致;对于盐析羽流而言,其分布形态与热液上升羽流相似,不同的是由于盐析羽流通常发生在高纬度位置,在较强旋转作用下,整体呈现为中心轴处向上流动而四周向下流动的圆锥状分布特征。(3)通过对表征羽流垂向输运能力的涡粘性系数(K)进行分析发现,热液羽流和盐析羽流的涡粘性系数皆在0.5~0.6Zmax处达到最大,表明羽流在此处的垂向输运能力最强。(4)通过一系列的敏感性实验,探讨环境因素如喷口处热通量(HF)、表层所加盐通量(SaF)、旋转率(f)和背景层结(N),对两种对流不稳定羽流的影响。发现喷口处热通量(HF)、表层所加盐通量(SaF)和旋转率(f)对羽流有显著影响:喷口处热通量(HF)和表层所加盐通量(SaF)的增大对羽流垂向输运能力有增强作用,旋转率(f)的增大对羽流垂向输运能力有抑制作用,而背景层结(N)的作用在一定的量值范围内则不敏感。(5)使用敏感性实验结果,对两类羽流的最大影响深度(Zmax)和垂向输运能力(K)进行参数化,热液羽流的参数化中考虑了喷口处热通量(HF)、旋转率(f)和背景层结(N)的影响,而盐析羽流的参数化中考虑了表层所加盐通量(SaF)和背景层结(N)的影响。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人口集中在城市居住、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地区的能源消耗也稳步增加,由此带来一系列的气象环境效应(如:城市热岛效应)及其相互作用过程,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北京为研究区域,主要利用考虑室内外能量交换过程的多层城市冠层方案(BEP-BEM,Building Environment Parameterization-Building Energy Model)
近几十年来,中国空气污染非常严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然而,有限的研究调查了PM2.5、O3的对中国的大城市上海的死亡率、门诊量的影响。对于PM2.5来说,对人体危害最大的PM2.5组分及其来源仍不清楚,故无法准确量化细颗粒健康危害程度。另外,同时计算未来排放,气候和人口变化时,量化中国未来的PM2.5和O3浓度变化及其健康影响非常具有挑战性。
近几十年,人类航空事业蓬勃发展,深空探测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近地空间高能粒子辐射环境对人类航空航天活动的影响日益凸显。高能粒子在行星际空间中加速与传播的研究愈发受到重视,并已成为日地空间物理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行星际空间中充斥着多种高能粒子,包括太阳高能粒子(Solar Energetic Particle,SEP)、银河宇宙线(Galactic Cosmic Ray,GCR)、异常宇宙线(
全球气温变化能够引起地球系统的剧烈变化,一直以来是气候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备受各个国家和政府的关注。本文利用多套气温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以及多模式资料,分别从年代际和年际时间尺度上探讨了几个海温主要模态对全球气温以及北极冬季气温的影响。首先探讨了年代际海表温度主模态对全球增暖速率和北极气温的调制作用;随后,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分析了ENSO复杂性对全球气温和北极气温的影响。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全
与周围陆地相比,湖泊具有低反射率、高比热容、低地表粗糙度和充沛的水汽供应等明显差异,并通过与大气的能量、水汽和动量交换,从而对局部天气和区域气候产生影响。因此,湖泊过程在区域模式中的准确表示,对于真实描述湖泊-陆地-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提高数值模拟和预报能力十分重要。当前区域模式中的湖泊模拟存在如下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需解决:一是区域模式通常使用预先设定的湖表温度或者交互的一维(1-D)模型对湖泊进
岩石圈磁场是地磁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反映地壳及上地幔中磁性岩石的分布特征。在岩石圈磁场模型中,根据模型阶数划分的水平波长可以反映岩石圈磁场特征的分布尺度。如何结合不同数据集来正确计算岩石圈磁场模型中的长波长部分(大约波长200km—3000km)一直是地磁场研究的热门问题。高精度的岩石圈磁场模型在对地球物理勘探、地质构造、地磁起源、地球演化以及空间天气等地球物理学研究中都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具有
表面重力波位于海气界面处,能够通过调节海气之间的动量通量间接影响上层海洋,一方面,表面重力波能够改变大气下垫面粗糙度长度,影响大气的动量输出tair;另一方面,波浪演化过程中对动量的吸收或释放控制着进入海洋流场的动量通量toc。此外,表面重力波还会通过波流相互作用直接影响海洋上层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构,其中斯托克斯漂流理论是波流相互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海洋环流模式中越来越多地考虑了波浪的作用,
海洋上边界层作为联系大气底边界层和上层海洋的一个中间层,在大气和海洋之间的水汽、热量和动量的交换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海洋或大气模式中,需要对次中尺度过程参数化,参数化方案很多,但是较常用的参数化方案中并没有考虑到浪致混合的作用,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在已有的参数化方案中,加入波浪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利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浪致混合现象。通过对大涡模拟的数据分析发现,斯托克斯漂流的出现会产生
岛屿对局地海洋动力过程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类:(1)风吹过岛屿时,受岛屿上山脉的影响,岛屿下游风速减弱,使得上层海水混合变弱,海表温度相对于周边海域偏高,对于海洋来说,这是岛屿通过影响大气流动间接影响海洋;(2)海流绕过岛屿时,在岛屿的下游处会形成尾涡,对海洋来说是岛屿直接影响海洋。本论文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实验室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这两类岛屿影响海洋的物理过程。对于间接影响过程,岛屿会在背风坡诱导
热带气旋(TC)是地球上威胁人类生命财产的自然灾害之一。TC尺度是衡量其影响区域面积的重要指标。由于观测中TC尺度的历史数据不足,过去TC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路径和强度上。本文基于再分析资料中的夏季背景场和天气尺度扰动场,通过使用高分辨率WRF模式,系统地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TC尺度差异的原因,并探讨了背景场和天气尺度扰动场影响TC尺度的物理机制。针对TC个例“Shanshan”(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