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农村人口和大量流动人口不断涌向城市,不少城市现有的城区面积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于是城市开始向郊区扩城,不少郊区村被划入城市管理,但其管理体制等并未发生相应改变,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非城非乡的农村---郊区村。郊区村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基层政权组织,它必将长期存在下去。转变郊区村体制机制,是摆在我们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鉴于此,本文从农村管理理论的角度,以常宁市郊区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对郊区村这种特殊类型农村的村务管理模式作一项实证研究。在当前农村管理体制中,传统的管理模式过分依赖政府管理,由政府、市场、村民和社会联合管理的模式打破了原来单一的管理体制,这些相对独立的村治主体构成的管理网络担负了农村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责,并显示出一定的优势。我们要运用多主体管理理论,探索构建一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村民自主,多方共管”模式,来实现对郊区村的有效管理。文章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郊区村村务管理的研究背景,提出研究论题及选题的意义,并从已有的文献综述国内外关于我国农村村务管理的一些零散研究。第二部分,对郊区村村务管理理论进行阐述分析。主要比较分析一般的村务管理、郊区村的村务管理、城市化背景下的郊区村村务管理,对郊区村的村务管理现状进行介绍,比较分析郊区村几种典型的村务管理模式的特点和不足,提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村民自主,多方共管”的郊区村村务管理新模式。第三部分,以常宁市为例,从郊区村经济社会现状、村委会扮演的角色和管理特点等方面入手,指出郊区村村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对新的郊区村村务管理模式的具体内涵、不足与实现措施进行层层剖析。通过对常宁郊区村村务管理进行实地考察及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新的管理模式的理论构想在实践中是适合的。第五部分,对全文作总结,提出主要结论、可能的创新、本文的一些局限性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农村管理多元化是农村治理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创新郊区村村务管理过程中引入了多方管理理论,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村民自主,多方共管”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表现在:使各参管单位成为相互独立的管理主体,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行使职权,既相互配合,又各司其职,促进权力合理分配,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质量,顺应了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最终使村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