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护士是情绪问题的高发群体,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护士改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未来取向应对是指个体对目前并未发生的潜在压力源进行应对,包括预防应对和预先应对。预防应对是指个体对遥远的潜在压力源认识很模糊时使用的防卫性应对策略,如积累财物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疾病;预先应对发生在个体对潜在压力源进行初步评估之后,将其视为挑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如不断努力以尽快升职。未来取向应对的序列模型认为预防应对先于预先应对发生,且预防应对可以促进预先应对策略的使用,进而在情绪等方面出现积极的结果。已有研究显示,未来取向应对可以降低学业倦怠、减少抑郁症状等,但多集中于青少年、大学生等人群,对护士的关注不足,且较少关注未来取向应对与正负性情绪的关系。本研究以未来取向应对的序列模型为指导,在护士人群中探究预防应对、预先应对与正负性情绪的关系,可以进一步理解未来取向应对的作用过程,有助于护士改善自身情绪,并为护理管理者促进护士心理健康提供新的干预思路。研究目的在有代表性的大样本中调查护士的未来取向应对和正负性情绪状况;探究护士的未来取向应对与正负性情绪的关系,在护士中验证未来取向应对的序列模型,即检验预先应对在预防应对与正负性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山东省4个经济层各随机抽取1座城市,每座城市随机抽取1所三级甲等医院,从各医院的内、外、妇产、儿科中抽取2/3的科室,纳入科室内所有符合标准的护士。于2019年1月~3月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未来取向应对量表(Future-oriented Coping Inventory,FCI)和正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PANAS)。一般资料量表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性别、年龄、民族、婚姻、体质指数、第一学历、平均月收入)和工作相关特征资料(工作年限、工作科室、职称、聘用方式、周工作时长、夜班频次)。采用SPSS 21.0和Mplus 8.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包括: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等。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86份(有效回收率为93.7%)。结果显示本研究人群的正性情绪得分为28.93±7.41分,显著低于普通人群常模(31.30±7.70分,t=-7.953,P<0.001);负性情绪得分为21.18±6.58分,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常模(16.00±5.90分,t=20.743,P<0.001)。2.本研究护士的预防应对得分为23.91±4.47分,显著低于大学生人群(25.00±3.40分,t=-3.741,P<0.001);预先应对得分为23.02±3.77分,显著低于大学生人群(24.00±3.30 分,t=-3.921,P<0.001)。3.预先应对在预防应对与正性情绪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预先应对可以提高护士的正性情绪(β=0.905,P<0.001);预防应对只能通过预先应对间接影响正性情绪(β=0.559,P<0.001),进一步支持了未来取向应对的序列模型。4.预先应对在预防应对与负性情绪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预先应对可以降低护士的负性情绪(β=-0.759,P<0.001);预防应对可以直接增加护士的负性情绪(β=0.559,P<0.001),但同时预防应对可以通过提高预先应对间接降低负性情绪(β=-0.687,P<0.01)。将预先应对作为中介变量纳入之后,预防应对对负性情绪的总效应为-0.13。结论1.护士的正性情绪得分低于普通人群,负性情绪得分高于普通人群。2.护士的未来取向应对水平较低,预防应对和预先应对水平均低于大学生。3.未来取向应对可影响护士的正性情绪:预先应对可提高护士的正性情绪,预防应对与正性情绪间无直接作用,预先应对在预防应对与正性情绪间起完全中介作用。4.未来取向应对可影响护士的负性情绪:预先应对可降低护士的负性情绪,预防应对可提高负性情绪,预先应对在预防应对与负性情绪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