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人重识别算法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人重识别(Person Re-Identification,Re-ID)是利用视觉信息判断图像或者视频中是否存在特定行人的技术,该技术无需监控网络的结构信息,即可实现跨摄像头设备下的行人身份关联。作为智能视觉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行人重识别在刑侦调查、安防安保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受到拍摄场景、拍摄视角、行人姿态、行人衣着等因素的影响,同一行人的外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不同行人的外观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这极大的影响了利用视觉信息进行行人重识别的准确度。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特征构建和样本约束两个角度提出优化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具体而言,本文完成了以下工作:(1)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部件特征融合的行人重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全局与局部特征提取相结合的双支路网络结构作为模型的整体架构。在局部特征提取分支网络中,通过显式的语义分割方法定位行人的各个身体部件,精准获取细节丰富的部件特征,提升行人特征的可辨识度和鲁棒性。其次,本文提出构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特征权重分配模块,突出区分度高的行人部件特征,进一步提升模型的表征能力。(2)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的特征提取网络。在采用双支路网络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在局部特征提取网络的中间层构建两种注意力模块(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从两个维度上自适应的获取区分度高的局部特征,降低无关信息的干扰;最后将两种注意力特征相融合以进一步提升行人特征的判别能力。(3)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的联合优化框架。从增强样本约束的角度,提出将匹配和分类两种学习任务集成到一个统一的框架,并采用两种损失函数进行联合优化,增强模型对“类内”和“类间”样本变化的约束,有效提升模型的性能。(4)本文在两个大规模行人重识别公开数据集Market1501和DukeMTMC-reID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所设计的各个模块及整个网络模型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奥尔堡PBL模式融入《药物分析》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方法:以奥尔堡PBL模式为载体,从专业知识点中挖掘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开展课程教学,并结合课程考核与调查问卷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改革后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大幅度提升,优良率由32%提升到64.1%,且有92.86%的同学认为自己完全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满意度高.结论:奥尔堡PBL模式融入《药物分析》课程思政,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值得在今后教学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易栓症(thrombophilia)是指因各种遗传性或获得性因素导致容易发生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的病理状态[1].易栓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颅内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等;某些类型的易栓症可表现为年轻早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卒中等动脉血栓事件[2].易栓症导致的血栓事件反复发作显著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规范我国易栓症的诊治,经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专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以髓系来源的异常分化原始细胞克隆性扩增为特征,年龄< 60岁的患者长期生存率为35%~45%,年龄≥60岁的患者长期生存率仅为10%~15%[1-3].白血病复发是提高AML疗效的主要瓶颈.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不仅可用于疗效评估、复发预警,还可用于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抢先干预[4-15].因此,MRD检测已成为降低白血病复发、提高疗效的关键环节之一.AML患者的MRD检测方法包括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实时定量聚合
目的 回顾性分析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CNSL-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自2014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9例PCNSL-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MTX组、R-CDOP组、BTKi-R-MTX组和RLZT组,计算各组中位总生存(OS)与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预后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生存预后.结果 MTX组、R-CDOP组、BTKi-R-MTX组和RLZT组的中
内容中心网络(Content Centric Networking,CCN)是一种新型的未来网络架构,它采用了内容与位置相分离的设计原则。CCN网络用命名内容替代了主机地址作为网络的中心,克服了 IP网络在内容分发时依赖端到端连接的弊端。此外,CCN对网内缓存天然的支持可有效的提高内容分发效率,减轻网络负载。随着物联网设备爆炸式的增长,以及物联网应用从单独部署的工业场景向个人和商业的不断渗透,物联
目的 探讨TPMT*2 rs1800462、TPMT*3B rs1800460、TPMT*3C rs1142345和NUDT 15 rs116855232基因多态性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6-巯基嘌呤(6-MP)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确诊并接受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和6-MP(CAM方案)治疗的216例成人ALL患者,利用Taqman SNP基因分型方法检测患者的TPMT、NUDT15基因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基因多态性对ALL治疗中含
目的 探讨B7H3和纤维连接蛋白(FN)相互作用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中B7H3分子的表达,构建B7H3过表达细胞.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B7H3与FN的相互作用.添加外源FN后,通过细胞实验检测细胞黏附和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 ①K562细胞低表达B7H3分子,慢病毒转染后得到稳定表达B7H3的细胞系K562 OE-B7H3及其对照细胞系K562 NC-B7H3细胞.②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以全血细胞减少为表现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贫血和感染等[1].A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亢进导致的造血干/祖细胞(HPSC)免疫损伤是主要发病环节.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是免疫损伤的基础[2].CTL通过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识别HPSC自身抗原,激发自身免疫反应机制,在引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自身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3-4].本文旨在研究AA患者外周血HLA-A等位基因在多谱系上的表达是否缺失,及对免疫抑制治疗(I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utaneous panniculitis-like T-cell lymphoma,SPTCL)是一种罕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为αβ细胞毒性T细胞浸润皮下脂肪组织,在所有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所占比例不足1%1.临床上SPTCL可表现为无痛性皮下结节,部分晚期患者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疾病晚期尤其是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患者进展迅速,疗效差,预后不良[2].本文报道一例累及皮肤及皮肤外肠系膜的初诊SPTCL患者,一、二线化疗方案原发耐药,疾病进展并继发HPS,
稀疏表示在计算机视觉、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领域,特别是在人脸识别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稀疏表示的基本原理是用尽可能少的原子在超完备字典中描述一个信号,它具有区分性,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有较好的声誉。随着人工智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快速、可靠的机器学习算法,特别是分类和目标识别算法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此,稀疏表示分类(SRC)是最近提出的一种基于稀疏表示理论的分类方法。由于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