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对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市场的日流动性和波动性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阐明了期货市场流动性的经济学含义,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者对证券、期货市场流动性从不同角度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对期货市场流动性的认识:即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认识流动性,流动性在宏观上表示为市场交易活跃程度,在微观上则是及时的、低成本交易的能力。根据本文对流动性的理解,本文选取日交易量和日流动性比率作为测度期货市场日流动性的指标。交易量衡量了宏观上市场的流动性水平,而流动性比率则测度了微观层次上市场交易的能力,反映了交易成本、等待时间和交易价格的变化程度。波动性指标则采用GK方程所决定的波动估计量,实证表明,该估计量的估计结果优于GARCH类模型的估计结果。然后,本文对市场流动性与波动性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在考察交易量与波动的关系时借鉴了混合分布假设理论(the Mixture Distribution Hypothesis,MDH),而在考察流动性比率与波动性的关系时则在前人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模型。该模型得到的实证结果支持了混合分布假设理论关于量价关系的结论,该结论指出交易量与波动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从宏观流动性的角度可以得到流动性与波动性正相关的结论。而考察流动性比率与波动性关系时,却发现二者并没有显著的关系,可以认为在微观层面上,流动性与波动性没有关系。该结论的意义在于,由于流动性对波动性的变化没有产生影响,因此该资产的流动性风险溢价也就不存在。另一方面,以价格波动的倒数来测度流动性的宽度指标不再适用。因为宽度反映了波动的程度,而由于流动性与波动性无关,则宽度的大小不能表示流动性的强弱。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一、对流动性进行多角度观察,指出流动性在宏微观上存在着概念上的广泛性。二、通过引入混合分布理论,检验了预期交易量和非预期交易量与流动性比率的关系,发现预期交易量与流动性比率的相关程度很强,这说明了预期交易量作为流动性交易量在理论上是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