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hexin家族RhoGEF双重自抑制及激活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an1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ph家族受体是最多的一类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Eph通过与表达其配体Ephrin的邻近细胞相互作用发挥双向信号转导功能。Ephrin-Eph介导的信号通路通过调节下游RhoGTPase的活性调控细胞骨架动态变化,在细胞迁移、细胞黏连、细胞极性、细胞形态等多个过程发挥重要作用。Ephexin(Eph-interacting exchange protein)家族蛋白作为Ephrin-Eph通路下游重要的Dbl(diffuse B-cell-lymphoma)类乌苷酸交换因子,能够激活RhoGTPase活性调控细胞骨架的重塑,在细胞增殖与迁移、细胞分化、神经发育及信号转导、代谢平衡等过程中具有关键的功能。研究表明,编码Ephexin家族蛋白的基因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Ephexin家族蛋白包含5个成员(Ephexin 1-5)。为了实现RhoGTPase时空尺度上的精准调控,Ephexin家族蛋白可以选择自抑制和激活两种构象状态。除了Ephexin5,Ephexin1-4都含有一个DH-PH(Dbl homology-Pleckstrin homology)催化结构域,一个羧基端的SH3(Src homology 3)结构域。有报道称,去掉羧基端的SH3结构域能够大大增强Ephexin4的酶活,提示SH3结构域能够抑制Ephexin4的催化活性。SH3结构域介导的自抑制现象在Ephexin1和Ephexin3中也存在。更为有趣的是,在Ephexin1-3的DH结构域之前有一段保守的α螺旋多肽片段(IH,inhibitory helix)也能够抑制其RhoGEF催化活性。上述研究提示,Ephexin家族蛋白的活性调控模式可能包含多重自抑制和激活模式,但分子机制尚不明确。
  在本论文中,我们详细研究了Ephexin4的双重自抑制构象。我们解析了:1)Ephexin4的SH3结构域介导的羧基端单抑制状态晶体结构,主要包括DH-PH结构域、SH3结构域以及羧基端一段α螺旋(C-terminal helix,HC)[简称DPSH];2)Ephexin4的双重抑制状态的晶体结构,主要包括DPSH的羧基端抑制构象以及IH多肽介导的氨基端自抑制构象[简称IDPSH]。通过结构分析和体外GEF酶活实验,我们确认了双重自抑制界面的关键氨基酸残基,其突变体(如C端的R706D,N端的Y220D等)能够有效的激活Ephexin4的催化活性。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发现R706L这一在精原细胞瘤病人中被报道突变体能够激活Ephexin4的催化活性,为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可能的结构依据。结构及序列分析还提示,Ephexin4的双重自抑制构象在其他Ephexin家族蛋白中可能是保守的。体外酶活实验证实,Ephexin1也具有类似的双重自抑制构象。此外,我们预测并证实另一个与Ephexin4序列和结构类似的RhoGEF-SGEF(ARHGEF26)也处于双重自抑制状态。
  Ephexin4的双重自抑制状态是如何被激活的?我们发现DLG1的PDZ结构域(PDZ1或PDZ2)能够结合Ephexin4羧基端的PDZ结构域结合序列(PDZbinding motif,PBM),这一相互作用能够激活Ephexin4对RhoG的催化活性。通过结构分析,我们发现PBM距离SH3-HC这一C端自抑制模块很近。我们推测并证实该激活机制是因为DLG1PDZ和Ephexin4PBM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DH与SH3-HC的自抑制相互作用因位阻效应而解除了,从而允许RhoG进入并结合DH结构域,发生催化反应。在研究IH介导的氨基端自抑制激活机制中,我们发现将IH抑制多肽中保守的酪氨酸残基Y220突变为天冬氨酸后(Y220D),能够有效的激活Ephexin4的活性,提示该位点的磷酸化是激活氨基端自抑制的可能机制。进一步,我们通过细胞迁移实验,在细胞层次证实了Ephexin4的双重自抑制及其激活的分子机制。有趣的是,我们发现Ephexin4的双重自抑制之间是互不影响的,即解除其中一个自抑制并不会影响另一个的抑制状态,这就为Ephexin4响应不同层次的信号转导提供了可能。
  综上,我们综合运用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方法详细阐释了Ephexin家族RhoGEF双重自抑制及激活的分子机理,展示了Ephexin4受多层次调控的工作机制,并为疾病相关突变提供了可能的致病机制,为后续相关药物开发提供了基础。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二代测序技术获得北极茴鱼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分析;采用线粒体DNACytb基因以及D-loop控制区为分子标记分析北极茴鱼遗传多样性。  1.北极茴鱼线粒体全基因组分析:  北极茴鱼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6660bp,其基因组组成为2个rRNA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以及一个非编码控制区(D-loop区),基因组碱基含量分别为:A(28.0%)、T(27.1%)
学位
水韭科(Isoetaceae)植物是石松类中具有特殊演化地位的古老类群,全世界均有分布,是研究植物系统发育、高等植物起源演化、早期陆地环境变迁的重要类群。我国仅有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东方水韭(Isoetes orientaiis)、云贵水韭(Isoetes yunguiensis)、高寒水韭(Isoetes hypsophila)和台湾水韭(Isoetes taiwane
学位
细胞周期的正常推进是细胞维持生理过程的基础,在细胞周期中有多种随细胞周期进程而呈周期性表达、凋亡的蛋白质,称为周期蛋白。不同的周期蛋白在细胞周期中的作用也都不同。有研究已经证实,在肿瘤中有部分周期蛋白表达异常,在临床上也有实验证明在放疗前后,周期蛋白的表达有显著变化,说明周期蛋白可以用作肿瘤疾病的预测及预后。因此对于周期蛋白的功能和机制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以模式原生动物浮萍棘尾虫(Stylon
笔筒树(Sphaeropteris lepifera)属桫椤科(Cyatheaceae)白桫椤属(Sphaeropteris)植物。其繁殖方式主要为孢子繁殖,而孢子寿命短、繁殖周期长,自然增长受限。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的一个重要修饰形式,在多个方面起重要作用,如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调控控基因表达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5-azaC常作为甲基化抑制剂被用于研究植物发育的表观基础、基因表达调控等诸多方
学位
桫椤科(Cytheaceae)是树形蕨类植物(Tree ferns),这个科是非常特别的植物类群,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它们对研究植物的起源、进化和地理区系等方面十分重要,也是极为珍贵的。笔筒树(Sphaeropteris lepifera(Hook. R.M.Tryon)属于桫椤科,树形蕨,树形高大,有巨大的伞状树冠,是蕨类植物中罕见的大型园艺观赏植物。笔筒树数量稀少,生境较为暴露,易受破坏,近
学位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具有独特且丰富的硅藻生物资源。本研究于2018年7月、2019年8月对我国青海省部分地区进行了藻类标本的采集,共采集标本194号,采集区域包括:西宁市、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采集生境包括:河流、水沟、湖泊、鱼塘、水泡、湿地、沼泽、临时积水、潮湿石壁、小溪10种生境类型。采用光学显微镜(ZEI
学位
松花江是我国的第三大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地域广阔。松花江哈尔滨段位于松花江的中游,流经哈尔滨市区,全长70km,主要支流有拉林河、阿什河、呼兰河等,属北温带季风气候,生态类型多样,藻类资源丰富。本研究于2019年4月-10月按照春、夏、秋的采样时间对松花江哈尔滨段的松花江干流、呼兰河、拉林河、阿什河、马家沟、何家沟的6个采样区域进行样品采集,共采集363号藻类植物
学位
真菌毒素是部分真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对人或牲畜具有毒害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一种主要由镰刀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属于真菌毒素的一种。DON广泛存在于被镰刀菌污染的粮食及其制品中,不易分解且具有毒害作用,被人类或牲畜食用后容易引发呕吐和胃肠道疾病,食用过量时会造成生物体肝脏和肾脏的损伤。因此,建立快速有效的粮食作物及相关产品中DON检测技
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是我国最为常见的难治性癫痫,属于典型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病灶区谷氨酸能神经元(Glutamate Neurons)会出现反复的异常同步性放电,经过多次反复的异常放电后使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损伤直至死亡。由于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疗颞叶癫痫的药物和手段,患者病情普遍逐渐加重,病灶区大量神经细胞死亡,主要包括铁死亡、自噬、细胞凋亡和坏死等多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