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政府在2003年提出了“富邻、安邻、睦邻”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出炉为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拥有一个友好、团结的周边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越南在中国的周边国家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非常特别的国家,二战后两国关系中双方曾经有过不愉快的战争,也有过紧密团结的岁月,但总的说来,中越两国政府和民间的友好交往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和越南,两国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把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经济支柱,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共同的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中越关系的发展中扮演着十分突出的角色。本文试图从意识形态视角分析中越两国关系,以从中探讨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起作用的特征与机制。
中越关系研究在中越两国学术研究中已经非常成熟,在这方面的成果也相当丰富,但试图从意识形态的视角来研究中越两国关系的文章并不太多。那么1949年以来意识形态如何影响中国与越南两国、两党的对外对策呢?本文分几下几章来分析该问题:第一章首先论述意识形态的概念以及该因素与外交政策的关系;第二章则主要研究1949年到1975年间,在国家丰导意识形态相似与国家利益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中越双方关系的积极发展;第三章与第二章相对,主要分析从1975年到1991年由于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利益上的分歧,加上越南方面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越南制定出错误的外交政策并由此对中越两国关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第四章主要分析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的交流与合作,该部分强调两国摆正了意识形态在双方关系中的角色,两国关系发展的基础主要不是建立在意识形态异同的基础之上,而是双方将这种关系建立在更加务实、理性的基础之上。虽然中越双方的意识形态仍存在一些差距,但双方关系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文章在结语部分主要总结两国关系的某些规律并对意识形态的作用作进一步的探讨,并对中越关系的前景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