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调查研究

来源 :吉林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panwe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幼儿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更好地为幼儿营造信息化的学习生活环境,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网络信息科学技术手段,使幼儿能够获得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为了了解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本研究以TPACK理论、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从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评价与诊断能力、学习与发展能力五方面对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各方面能力发展并不均衡,信息技术应用的计划与准备、评价与诊断、学习与发展能力较差,具体表现:幼儿教师缺乏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准备能力、信息技术管理和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此外,不同学历、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学历层次高的幼儿教师比学历层次低的幼儿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评价与诊断能力、学习与发展能力上优势更显著,教龄较短的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五个方面均有待进一步提升。究其原因,是由于幼儿园没有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信息化硬软件资源配备和开发利用不足,幼儿教师的学习主动性不强以及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实效性不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提升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是幼儿园要优化信息化环境,合理配备和利用硬件设施,开发优质的信息化资源,满足幼儿教师实际教学的需要;二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幼儿教师应该增强专业发展意识,增强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主动性,将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幼儿园教学实践中;三是要完善现有的相关培训学习,职前教育阶段要开设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面向幼儿教师在今后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使幼儿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能够学以致用。职后培训要增强实效性和灵活性,培训的内容和时间要更加切合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特点和教学设计的需求,形式上多采用互助式的学习,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
赏蝶活动在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尤以紫斑蝶之迁徙,已成为世界关注之大事,如能借此与当地文化及资源整合,配合良好的观光营销策略,将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往赏蝶,且此一世界级景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战略背景下,特色小镇作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营造新型社区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居住环境改善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旅游型特色小镇因数量最多(占总量的51%)、带动效应强等特点而备受关注。随着旅游需求多样化,旅游型特色小镇空间发展不均衡、各要素未协调发展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何实现旅游型特色小镇空间各要素和谐共生、互惠互利,是促进旅游型特色小镇良性健康发
本文将以日本地方分权制度为基点,通过论述日本地方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形成原因、现存问题以及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讨论这一背景下义务教育行政的现状、演变趋势以及解决
随着人类活动增加,环境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不断加剧,导致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PAHs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极大威胁。目前降低蔬菜体内PAHs的研究以防治为主,根据PAHs对蔬菜的生长胁迫和吸收积累特征,改善蔬菜生长环境,而通过不同处理措施消除采后蔬菜体内PAHs的研究未有报道。本研究在优化蔬菜体内16种PAHs前处
三明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生态系统、珍稀物种受到较好的保护。基础设施、科研监测、资源建库、人员配备等方面与自然保护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的日益增加使得垃圾焚烧技术在我国快速的发展与应用,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产生的危害性极大的二次污染物焚烧飞灰的处理处置问题。本文旨在研究垃
本研究在视域融合理论观照下对杜甫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分析,发现杜甫诗歌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表现为:家国情怀的抒写与对民生苦难同情的有机融合;致君尧舜的抱负与对个人性灵表现的高度统一;历史的深沉感与现实的批判性熔铸的史诗高度。本研究通过杜甫诗歌作品课堂教学的观察和教学案例的分析,发现在视域融合理论观照下,杜甫诗歌作品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忽视学生已有阅读经验的“先见作用”导致的僵硬灌输;缺乏历史背景深
吗啡对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DA)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兴奋作用与吗啡成瘾密切相关。这种兴奋作用可以用去抑制理论来解释,即吗啡激活m受体抑制VTA区域GABA能神经元的活动,进而
目的脑卒中后患者生活能力的丧失多是由于上肢特别是手部的功能障碍所导致,手部功能锻炼是缓解手部功能障碍的前提,而手部痉挛的缓解又是进行及时有效的手部功能锻炼的基础,本课题组通过前期临床观察发现,冯氏筋膜点针刺能有效即刻缓解脑卒中后手痉挛,但有待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的证据支持,故本课题旨在通过观察冯氏筋膜点针刺对脑卒中后手痉挛的影响,进一步完成其临床有效性评价,并初步分析与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32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