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研究中的假说方法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ij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学是以地球整体为研究对象,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和主客体矛盾关系的特殊性所决定,假说在地学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自然科学由事实过渡到理论的桥梁,是形成地球科学理论的前提和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假说的产生,假说反过来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地学是充满假说的科学,对地学假说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确定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第二部分是对地学假说的概述。地学假说就是地学工作者根据已掌握的地学知识及理论,运用各种科学思维方法,对已存在或已发现的事物现象作出的推测性解释和说明和对尚未发生或发现的自然现象的前瞻性预见。它具有科学性、假定性、变动性、可检验性和多元性几个方面的特征。地学假说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解释功能和预见功能两个方面。地学假说的产生来源于地球科学发展需要理论支持的迫切需要,是伴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发展的。地学假说的存在形式非常丰富,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它进行分类。
   第三部分探讨了假说方法在地学研究中的典型性。由于地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地学比其他精密科学更需要假说的指导作用,地学是充满假说的科学。
   第四部分论述了地学假说的形成和检验过程。地学假说的形成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它的形成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科学根据原则、解释性原则、可检验性原则和简单性原则。地学假说产生以后,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地学研究中,由于实践检验存在局限性,还必须用逻辑检验作为补充形式。逻辑检验和实践检验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既要重视实践检验的决定性作用,也要重视逻辑检验的辅助功能。地学假说的检验也有其历史性和性对性,在检验的过程中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经过实践检验的地学假说面临着新的发展。
   第五部分是地学假说在地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地学假说对地学研究具有预见性,对理性思维起着定向、凝聚作用,它也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不同假说的“争鸣”促进了地学的繁荣发展。被否定的地学假说同样有其特殊的历史作用,也推动了实践的发展。
其他文献
近年来,网络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华语网络小说的创作与阅读热潮。网络文学的创作和阅读已经越来越成为公众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而网络原创小说又是网络文学的最主要的类型,网络原创小说的发展和变化,是一种网络文学现象,也是一种网络艺术现象,更是一种网络文化甚至社会文化现象,对网络原创小说进行研究显然非常必要。  网络穿越小说作为近年来最为盛行的华语网络原创小说类型,它是传统的“穿越时空”文学母题在网络时代的文本
学位
法律实证主义总体上说属于实证主义的思想和理论谱系,在具体的方法上受分析哲学的影响更为显著。它以实证主义的哲学和方法论为思想基础,强调采用语言分析的方法对法律进行分析和描述,具体分析了法的本质、法的概念以及法的命题系统等,力图确立法律的科学性,促使法学成为一门概念精确、逻辑严密的自足的科学,为法律的正当性提供一种科学的根据。本论文比较细致地探讨了法律实证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思想脉络及其方法论基础,探讨了
在当今西方思想界,过程思想的追随者们(Whiteheadians)的学术探索非常活跃,他们以过程思想为基点,提出了研究传统的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一种新的视角。  当代过程思想家们有其过程学派的家族相似性,依据于过程思想的基本范畴体系,不约而同地从各个层面关注和讨论科学与宗教问题。  过程家族内部科学与宗教思想以独特的过程逻辑进行着传承、生长与突破。“过程”科学与宗教思想首先在怀特海时期奠基,然后在哈
学位
自从东正教成为俄罗斯的国教以来,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就与俄罗斯东正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东正教非常强调自己的正统性,其神学思想也具有自己的传统,即东正教神学传统,这个传统就是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自身的宗教性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俄罗斯东正教信仰传统。而研究东正教,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东正教思想研究。1901—1903年彼得堡的宗教哲学聚会就是东正教教会和知识分子思想的一次碰撞。  19世纪末一20世纪
学位
庐山慧远是晋宋之际南方佛教的领袖人物,精通大、小乘佛教义学,持戒严谨,禅定精进,并因率众修行念佛三昧禅法,而被尊为中国净土宗的初祖。慧远的佛学思想非常深广,但与唐宋的佛学思想家不同,他并非通过开宗立派、著书立说来阐明其思想,他的佛学思想大多是通过对经论的重新阐释而逐渐形成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其吸收大乘中观学的教义,对毗昙学的重新诠释。  毗昙学本是阐述小乘佛学教义的思想体系,但慧远并不满足于
学位
消费从字义上讲是指人类为了自身的欲望和需求而做出的支出行为,通过与别人的等价交换来满足自己的欲求。在传统意义上消费只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与生产、分配等概念相并列,由于消费所蕴含的消耗与浪费的含义,无论是在经济学还是在伦理领域都成为了一种被抵制和批判的行为方式。然而从18世纪开始,西方的经济学家已经开始意识到消费对于经济的带动作用,从西斯蒙第的扩大消费到凡勃伦对于炫耀性消费的讨论,消费开始超越生产
学位
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样式,其本身往往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文化情境特征。在复杂的文化情境中,如何理解“艺术何为、何为艺术”的艺术难题,我们需要更为宽阔的历史与文化视域。伽达默尔“审美无区分”思想,立足于理解本体论,强调艺术作品及其世界、艺术作品及其表现中介之间的无区分,突出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在艺术活动整体中的核心作用,为我们理解该艺术难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审美无区分”思想本身具有辩证性,
学位
长期以来,抽象思维以其精炼的概括性及严密的逻辑性被人们认为是在科技历史进程中的专用思维方式。的确,抽象思维以其严谨的逻辑推导对科学研究的理论创新起到了必不可少的把关作用。然而,当人们在关注抽象思维的时候,却忽略了包括形象思维在内的人类其他思维方式。与此同时,形象思维也一直被误认为是艺术家的专利。  事实上,无论从人类个体或者群体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类认识的角度来看,形象思维都是早于抽象思维而存在的重
学位
技术异化的研究一直是科技哲学的重要领域,但已有研究大多针对技术异化产生的消极作用进行分析。本文基于科技异化这一现象,从技术构成的三大要素:技术主体、客体及科技本身进行根源分析,并从技术的特性出发分析科技异化产生的不可避免性。但是,技术异化的不可避免性并不代表人们无法应对技术异化的消极影响。技术异化有多种消解途径,本文仍立足于技术构成三大要素,总结了克服技术异化应当遵守的原则,和消解途径。  本文共
学位
随着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的提出,中国科技人才成长的软环境引起大众的关注。本文以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理论作为指导,对新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师承关系进行初步研究,主要探究师承关系在新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成长的过程中的作用,揭示新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师承关系的特征,旨在为我国杰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构建优良科学传统提供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说明此选题的来源、目的及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