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巴特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09su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巴特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他一生研究的两大主题。他曾就这两大问题与马克思、韦伯进行学术上的辩论。桑巴特的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德意志社会主义》一书中。此书完成于1934年,试图为德国纳粹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但是并没有被纳粹所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由来已久,在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就出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若干影子。社会主义思想自产生之后,发展至今,产生过众多流派。除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影响较大的还有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等等。桑巴特所倡导的德意志社会主义属于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主要流行于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这种思潮融合了“国家”和“社会主义”两个概念。研究桑巴特的社会主义思想,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点着手。导言主要概述了桑巴特的生平活动、思想的变化及其重要著作,介绍了国内外对桑巴特思想的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桑巴特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首先分析了他研究社会主义时的概念分析法及反对社会科学的科学化方法,其次介绍了桑巴特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产生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社会领域造成的破坏;社会主义概念应当只从方式上去定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批判其理论的关键在对大企业优先性的反驳;德意志社会主义在政治上高度集权,强调国家高于个人,在经济上则实行计划经济,重视农业的地位,主张政府采取措施,对消费、生产等领域进行规范和制约。第二章将桑巴特的德意志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比较。就相同点而言,包括对资本主义弊端的批判、社会主义的计划性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研究方法。至于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在理论基础上,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在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上,前者主张维护国家利益,后者主张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发展前途上,前者认为社会主义是在国家范围之内,后者则认为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国家将会消亡;在社会主义实现的主体上,前者从英雄史观出发,强调精英人物的力量,后者从群众史观出发,把无产阶级看作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在社会主义实现的途径上,前者强调改革,后者强调暴力革命;在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上,前者主张保留私有制,后者主张实行公有制;等等。第三章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桑巴特的社会主义思想,探讨其理论价值和缺陷,希望对社会主义思想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文章认为桑巴特的社会主义思想价值主要表现在:重视社会经济制度的复杂性;重视精神、文化的价值;正确看待经济利益的作用;辩证地对待技术。缺陷表现在:反对经济和技术的持续变革、要求复农化、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具有帝国主义思想残余、把个人看成实现国家目的工具。
其他文献
援引诉讼时效抗辩权的行为性质属行使权利之表意行为,但在诉讼外、诉讼程序中和执行程序中具有不同的法律意义,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则。对于诉讼外援引行为,我国应采"双重性质说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风云变幻,"0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本文针对"00后"大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的五个新特点,提出四个新举措:第一,找准着力点,集中发
法良与乐僔比肩,乃莫高窟草创时期的名僧,限于材料,其人其事历来所知甚少。本文在考察炳灵寺169窟中印度僧人昙摩毗事迹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种新的看法:法良即是昙摩毗,他是
本文是作者2007年5月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纪念敦煌学一百年(1907-2007年)国际会议"上提交并宣读的论文中译本。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在其第二次中亚考察(1906~1908年)过程中,于19
本溪-集安地区是中国地调局确定的全国十九个重点成矿区带之一的辽东-吉南成矿带的一部分。该区横跨两个不同地质构造单元,一是太古代古陆核,由太古代变质岩组成,其控矿作用明显
潮湿环境土遗址,特别是作为中华文明发源的直接实物证据的一些史前遗址,具有极其突出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也是我们保护的重要对象。本文通过分析潮湿环境土遗址的病害成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外交通运输行业的迅猛发展,铁路运输的发展是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近些年,中国铁路发展迅速,并且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铁路事业发展成为了国
研究了冷、暖季节下生物发酵床、水泥实心、全缝隙3种不同地面结构的机械通风育肥猪舍的恶臭浓度、排放系数及地面结构、舍内温湿度、猪体重对恶臭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猪舍
利用不同的氨基酸与葡萄糖进行梅拉德反应 ,用多种氨基酸混合后与葡萄糖进行梅拉德反应。反应结果显示 ,用多种氨基酸的混合物与糖反应产物用于白肋烟处理好于单一氨基酸的反
1947年印度独立后,政府把发展高等教育视为印度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助推器。为此,印度高等教育采用跨越式的发展模式,并把高等教育计划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之中,通过立法保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