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产科疾病之一,对奶牛生产性能影响较大。为了解陇西县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规律,并为其防治提供有效措施,进行了本次调查研究,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旨在为临床防治本病提供依据。从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从陇西县12个乡(镇)随机挑选10头2~8岁产后奶牛进行调查,根据奶牛临床症状、直肠检查、实验室子宫颈口粘液白细胞检查和精液生物学诊断等方法诊断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分析发病率与季节、乡(镇)、饲养方式、奶牛年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选择25例确诊为子宫内膜炎的奶牛,采集其子宫颈口分泌物送至实验室进行主要病原菌分离鉴定,确定引起陇西县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并选择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多西环素等14种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对细菌具有敏感性的抗微生物药物。结果显示:(1)陇西县奶牛养殖以传统粗放管理模式为主,2016年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平均发病率为12.71%,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存在季节差异,7月最高,5月最低,不同乡(镇)每月发病率在0.00%~30.00%之间;巩昌镇和文峰镇发较高,宏伟乡、和平乡和碧岩镇相对较低,养殖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散养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岁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最低,8岁发病率最高,各年龄阶段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5头患病奶牛的宫颈口粘液共分离到63个菌株,生化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球菌类对红霉素高度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以及绿脓杆菌等病原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药物高度敏感。结论:陇西县奶牛养殖业存在子宫内膜炎的流行,发病与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有关,可根据药敏试验使用庆大霉素、红霉素、阿米卡星等药物进行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