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査沧州市3~6岁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可推广性,为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维护提供借鉴。方法:遵循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对沧州市运河区两所幼儿园300名3~6岁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了解儿童口腔健康现状及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现状,分析影响儿童口腔健康的因素。选择其中一所幼儿园163名儿童,通过口腔知识健康教育(宣传讲座、绘本故事等)、口腔健康行为干预(刷牙示教、角色扮演、亲子游戏、形象超市、参观医院等)方式进行为期6个月的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儿童的患龋率、菌斑指数、菌斑控制百分率、儿童口腔健康习惯及行为。运用双录入的方法进行资料录入,全部数据导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使用频数、百分比描述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儿童不同年龄、性别,家长不同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儿童患龋差异;以牙齿是否有龋作为因变量,方差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健康宣教前后儿童菌斑控制百分率及菌斑指数使用配对t检验,健康宣教前后儿童口腔健康习惯及行为差异使用x2检验。结果:1儿童口腔健康现况300名受检儿童(男179名,女121名)中共有96名儿童患龋(男52名,女44名),患龋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5岁组儿童患龋率最高,总患龋率为32.00%。2相关影响因素主要照顾者职业(x2=15.441,P<0.05)、吸烟(2x=7.696,P<0.05)、喂养方式(x2=7.026,P<0.05)、自我口腔状况认知(x2=51.685,P<0.05)、进食甜食次数(2x=26.807,P<0.05)、进食蔬菜情况(2x=34.280,P<0.05)、开始刷牙年龄(2x=7.249,P<0.05)、每日刷牙次数(2x=7.402,P<0.05)、刷牙方法(2x=7.491,P<0.05)、父母监督刷牙情况(2x=9.673,P<0.05)、父母检查刷牙情况(x2=6.214,P<0.05),儿童患龋的情况存在差异。3主要影响因素进食甜食(次/日)、睡前进食、每日刷牙次数、父母监督刷牙是儿童患龋的主要影响因素。4干预前后儿童菌斑控制百分率分别为:95.41±4.37、42.75±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37,P<0.05);菌斑指数分别为:3.44±0.37、2.17±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91,P<0.05)。健康宣教前后儿童饮食习惯(甜食、蔬菜)及行为(刷牙次数、刷牙方法)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沧州市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高,口腔健康状况差,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不理想,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模式有利于降低口腔菌斑控制百分率和菌斑指数,规范口腔健康行为,对改善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