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界病变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为一种发病紧急、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危及人群生命健康的内科急危重症之一。对于发病在12小时之内的STEMI患者,目前指南推荐急诊行直接PCI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可以达到快速、完全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恢复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患者死亡率的效果。对于血栓负荷相对比较严重的病人,目前指南仍建议给予血栓抽吸处理。对于部分STEMI患者,其IRA可自行再通或经过血栓抽吸之后再通,经皮冠脉造影(CAG)检查提示冠脉血管狭窄程度为50-70%的临界病变,按照《2010年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都给予了支架植入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经IVUS评估提示为低危病变的患者群体,如果不行支架植入,而是给予加强抗栓、调脂等的药物治疗方案,其预后与行直接PCI的患者有无不同,目前的相关报道还比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内超声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临界病变患者急诊PCI中应用价值,为该类病人的诊治提供一个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方法: (1)选择发病12小时内,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提示心肌梗死相关血管(IRA)远端血流为TIMI3级,并且固定狭窄为50-70%临界病变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将纳入的68例患者随机分成IVUS指导组(试验组,33例)及CAG指导组(对照组,35例); (2)CAG组患者全部置入支架;IVUS组患者则在CAG后行进一步的IVUS评价,并根据IVUS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组群体和高危组群体。其中高危组群体全部植入支架,低危组群体则给与药物治疗。观察IVUS组和CAG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术后1、3、6个月和1年的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EF)以及支架植入数目方面有无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术后1、3、6个月和1年心脏MACE发生率,LVEDD和EF值之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支架植入的数目方面,试验组相对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STEMI临界病变的急诊介入诊疗中,先行IVUS评价,并对其中的低危患者不予支架植入,而是给予强化药物治疗的方案也是安全有效的,这或许能为此类病人的诊疗提供一个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