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水产饲料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脂质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都至关重要,因此,对具有养殖潜力的新的水生物种而言,探究其对脂质营养的需求有将利于促进高效专用配合饲料的开发,以达到节约养殖成本,并提高养殖收益的目的。本研究以新兴的养殖品种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为对象,为探究其配合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添加量和脂肪源的选取,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1:不同饲料脂肪水平对斑石鲷生长、饲料利用和体成分的影响。本实验配制了6种不同脂肪水平(2.30%、6.31%、8.98%、12.93%、16.08%和18.99%)的饲料,进行了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脂肪添加水平升高到12.93%,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提高,而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进一步提高,WG和SGR逐渐下降(P<0.05)。饲料效率(FE)、蛋白质效率(PER)、氮保留率(NR)和能量保留率(ER)的变化趋势与生长性能一致(P<0.05)。随着饲料脂肪含量的增加,脂肪保留率(LR)显著下降(P<0.05)。2.30%和6.31%脂肪水平饲料组的鱼肝体比(HSI)显著高于8.98-18.99%脂肪水平处理组(P<0.05)。随着饲料脂肪添加量上升,斑石鲷幼鱼肠脂比(IPF)显著升高(P<0.05)。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全鱼、背肌和肝脏中的脂肪含量(P<0.05)。2.30%饲料脂肪处理组中,鱼体肝糖原沉积量最高(P<0.05)。脂肪含量为12.93%时鱼体血清总蛋白量最高(P<0.05)。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最低值出现在2.30%饲料脂肪处理组(P<0.05)。摄入2.30%或18.99%脂肪饲料的鱼体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根据WG和FE折线回归模型,饲料中脂肪的添加水平为10.46-12.71%时,斑石鲷能获得最佳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实验2:不同饲料脂肪源对斑石鲷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体成分的影响。本实验分别以鱼油、豆油、菜籽油和亚麻籽油为脂肪源配制了4种等氮等脂饲料,进行了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实验结果显示,鱼油组和亚麻油组的斑石鲷幼鱼WG和SGR显著高于豆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FE和PER也受到不同脂肪源的影响,鱼油组和亚麻油组FE显著高于豆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亚麻油组显示有最高的PER值,且显著高于豆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豆油组斑石鲷幼鱼脏体比(VSI)和HSI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亚麻油组斑石鲷幼鱼获得了最高的丰满度(CF)值,且显著高于豆油组和菜籽油组,但与鱼油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处理组斑石鲷IPF没有显著差异(P>0.05)。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豆油组中斑石鲷幼鱼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亚麻油组,但与菜籽油组和鱼油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处理组斑石鲷幼鱼全鱼和肌肉成分以及肝脏水分和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鱼体组织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在鱼油处理组中,斑石鲷幼鱼背肌和肝脏总SFA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菜籽油处理组中,鱼体背肌和肝脏中总MUFA含量高于喂食其饲料的鱼(P<0.05)。亚麻油组的鱼体背肌和肝脏中总n-3 PUFA含量显著高于饲喂鱼油饲料处理组,而豆油组和菜籽油组的鱼体背肌和肝脏中总n-3 PUFA含量显著低于上述两个处理组(P<0.05)。饲喂豆油饲料组的鱼体背肌和肝脏中总n-6 PUFA含量最高,而饲喂鱼油饲料的鱼体背肌和肝脏中含有最低的总n-6 PUFA含量(P<0.05)。饲喂鱼油和亚麻油饲料的鱼体背肌和肝脏n-3/n-6PUFA的比值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处理组(P<0.05)。饲喂鱼油饲料组的鱼体背肌中DHA和EPA含量均显著高于豆油组和菜籽油组,而与亚麻油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鱼油和亚麻油饲料的鱼体肝脏中EPA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组(P<0.05),饲喂鱼油饲料的鱼肝脏DHA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饲喂豆油和菜籽油饲料的鱼,而与亚麻油饲料处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亚麻油替代鱼油作为配合饲料中的脂肪源时,对斑石鲷幼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不会产生不利影响,而豆油和菜籽油则不适宜作为单一脂肪源添加到斑石鲷配合饲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