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L-叔亮氨酸(L-tert-leucine,L-tle)属于非蛋白原手性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食品行业,尤其是作为药物中间体在合成艾滋病毒蛋白抑制剂、抗癌、抗病毒药物等领域的应用。亮氨酸脱氢酶(LeuDH,EC 1.4.1.9)通过耦联葡萄糖脱氢酶(GDH,EC 1.1.1.47)进行辅酶循环再生,可以催化三甲基丙酮酸制备手性纯的L-叔亮氨酸。受自然界多酶复合体具有高效快速催化反应和结构稳定性的
【基金项目】
:
“多酶生物分子机器的可控组装与制备药物的生物化工基础”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叔亮氨酸(L-tert-leucine,L-tle)属于非蛋白原手性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食品行业,尤其是作为药物中间体在合成艾滋病毒蛋白抑制剂、抗癌、抗病毒药物等领域的应用。亮氨酸脱氢酶(LeuDH,EC 1.4.1.9)通过耦联葡萄糖脱氢酶(GDH,EC 1.1.1.47)进行辅酶循环再生,可以催化三甲基丙酮酸制备手性纯的L-叔亮氨酸。受自然界多酶复合体具有高效快速催化反应和结构稳定性的启发,多酶融合耦联体系可能是一种提高L-叔亮氨酸生产效率的理想方法。本论文构建了用于L-叔亮氨酸合成的亮氨酸脱氢酶和葡萄糖脱氢酶融合酶体系,对其催化性能和组装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实验:一、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以pUC18-leudh和pUC18-gdh为模板分别扩增编码LeuDH和GDH蛋白的基因片段;以PCR产物leudh和gdh为模板,插入刚性多肽R3的编码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方法融合基因片段得到gdh-r3-leudh;融合基因与pET-28a质粒载体双酶切后,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ET-28a-leudh-r3-gdh,此外构建了重组质粒 pET-28a-leudh和pET-28a-gdh;将上述3种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得到3株相应的重组大肠杆菌。二、酶的诱导表达与酶学性质研究。将构建的3株重组大肠杆菌扩大培养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分别获得融合酶LeuDH-R3-GDH与游离酶LeuDH和GDH,然后利用His-Trap HP亲和镍柱纯化,蛋白通过SDS-PAGE分析,最后测定各自的比酶活。分别考察上述获得的融合酶和游离酶的动力学参数、最适pH和温度及热稳定性发现:(1)融合的GDH和LeuDH的Km值比游离的GDH和LeuDH的高、融合的GDH和LeuDH的kcat和kcat/Km值比游离的GDH和LeuDH的低,结果表明双酶融合后底物与酶的亲和力以及催化效率均有所降低;(2)游离的GDH最适pH为8.0,而融合的GDH在pH 6.0~9.0范围内维持80%以上的酶活,游离的GDH和LeuDH的最适温度均为70℃,而融合的GDH和LeuDH的最适温度均为80℃,结果显示融合酶具有更好的pH和稳定耐受性;(3)随着环境温度提高,融合酶酶活逐渐下降,融合的GDH在50℃孵育3 h仍保持40%的酶活,而游离的GDH在0.5 h后几乎失活,结果表明融合酶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这可能与刚性多肽和融合结构提高复合体结构稳定性有关。三、融合酶的催化性能研究。考察了融合酶状态、辅酶浓度、底物浓度以及其他反应条件对融合酶催化制备L-叔亮氨酸的影响,优化并放大了融合酶制备L-叔亮氨酸的催化体系。最适催化反应条件为:融合酶采用全细胞形式、NAD+浓度为0.4mM,底物浓度为500mM,30℃,pH9.0;采取上述优化后的催化反应条件,放大催化体系至200 mL,使用干重含量40 g/L的融合酶全细胞催化500 mM底物,反应0.5 h,生产强度可达到最高的2135.9 g/L/d,对应的L-叔亮氨酸得率为67.85%,e.e.值均大于99%。四、融合酶活性包涵体的催化性能研究。实验发现融合酶在胞内过表达可形成大量活性包涵体,70%的重组蛋白和超过85%的GDH和LeuDH酶活均分布于活性包涵体,且其表现出优于游离融合酶的催化性能;融合酶活性包涵体具有较好的可重复利用性,在连续6次回收催化后产物浓度仍保留首次催化得率的90%以上;采用了底物补料的方式,20 mL融合酶活性包涵体催化体系反应6 h,L-叔亮氨酸浓度达37.1 g/L,放大至200 mL催化体系后,反应24 h最终合成L-叔亮氨酸的浓度可达48.4 g/L。五、融合酶的组装特性研究。从融合酶组装过程分析,随着IPTG诱导融合酶蛋白表达的时间推进,活性包涵体的蛋白和酶活占比均逐渐提高;胞外融合酶浓缩提高蛋白浓度后会生成沉淀,其上清和沉淀的蛋白和酶活分布情况与胞内活性包涵体的表达结果相似;动态光散射分析发现融合酶粒径与蛋白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蛋白浓度的提高可促进融合酶自组装形成不溶性聚集体。从融合酶组装形态分析,扫描电镜观测结果发现融合酶活性包涵体组装形成规则结构,纯酶浓缩后的不溶性聚集体的形貌结构与活性包涵体类似,甚至组装形成更为规则的片层结构;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不溶性聚集体,发现其形成了组装的多层片状结构。结合胞内与胞外融合酶的组装过程与组装形态分析,推测活性包涵体及不溶性聚集体均是融合酶在高浓度蛋白情况下,由寡聚作用力介导的自组装行为所形成的超分子多酶复合体结构。
其他文献
2009年4月,银监会下发《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在我国银行业市场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准入条件得到放松。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增加,银行市场的竞争程度有所提升,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开始出现变化。而我国各地区的银行分支机构数量有较大差异,各地区银行发展和企业发展呈现不同的水平。为了探究银行分支机构准入限制放宽后,各地银行发展对企业经营活动产
《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都提出要坚定实施“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促使第一、二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更加深度融合”。可以看出,深入研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关系,寻求推动二者结合发展的政策举措已经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各地区也纷纷推出相关发展战略,逐步进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期望通过“两业”的关联发
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加之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态势的冲击,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市场竞争能力弱等问题愈发凸显,使得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那么1985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员工作为当今企业的职场主力军,如何通过引导其行为来为企业创造价值,无疑已成为了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但由于新生代员工相比于老一辈员工,所具有的较强自我意识、追求自由平等、注重自我实现等特质,也使得原始的管理方式对于他们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支配权比重持续受到关注,当中央政府制定政策以减少地方政府税收分配比例并相应地增加地方政府事权时,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很有可能会增加,这种压力传递到市场,并进一步影响了微观企业的行为。而省内各级政府之间的分税问题则更加错综复杂,不同省份之间也会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相应调整税收分成政策,故不同省份的各地级市之间面临的税收分成率与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
癌症仍然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相比于手术疗法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性,无创的化疗、光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掀开了癌症治疗的新篇章。传统的抗肿瘤药物一直都面临着诸多阻碍,例如:快速的血液/肾脏清除、低的肿瘤累积、非特异性的生物分布和全身性毒副作用等。目前,虽然载体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被广泛开发用于克服上述缺陷,但是这种给药系统的载药量较低,还存在缺乏靶向特异性、生物降解性差和不可避免的载体毒性等障碍。因此
靛红是一种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氧化吲哚衍生物。靛红衍生物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众多的生物活性,成为近年来合成化学和药物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含有手性中心的氧化吲哚,尤其是3位含有手性中心的3-取代-3-羟基-2-羰基吲哚,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中间体和药物先导结构,表现出广泛的生物活性。因此,对该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以靛红为起始原料,对3-羟基-3-(2-氧代丙基)-2-羰基吲
我国近年来实行了一系列的税制改革,减轻企业税收水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这也增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而通过收取更多的税收收入来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也成为了地方政府缓解压力的最佳选择,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减少避税行为来降低避税程度,承担更重的税负水平。借鉴已有成本(费用)粘性的概念,本文试图从粘性的角度,讨论企业在利润总额变动时所得税税负变化的特征。税负粘性是指随着利润总额增加的边际税负增加额
米糠油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富含甾醇和三萜醇的废弃物—米糠粗甾醇,甾醇和三萜醇可应用于保健、制药、食品加工等领域。由于分离纯化技术的局限,目前只能将其丢弃或闲置,浪费了宝贵的米糠粗甾醇资源。本课题主要研究了米糠粗甾醇的分离和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米糠粗甾醇成分的确定。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确定了米糠粗甾醇中甾醇的含量为23.61%,三萜醇的含量为64.10%。2、柱层析法分离米糠粗甾醇。讨论了
自1981年首次报告至今的40年间,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简称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存续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之一。中国政府自疫情肇始就采取了积极的防控措施,并成功将艾滋病控制于低流行水平。其中,健康传播通过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受众易于理解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在引导受众采纳信息并改善态度和行为转变方面效用显著。但随着近年来男男性行为者群体的艾滋病感染率持续上升,如何提高该群体的艾滋
单分子尺度的研究对实验仪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单分子尺度的精密仪器研发也是实现单分子领域重大科学发现的基础。分子电子学希望以单分子为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单位,构建逻辑电路,最终实现分子集成电路。通过不断地发展,该领域已经在实验与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目前电输运性质研究还存在测量结果难以重现、器件稳定性不足等缺点。这些问题可以归因于分子-电极界面耦合强度的不明确。基于此,本人希望从分子-电极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