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研究总结中西医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认识及相关诊疗措施。
2.分析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内阻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3.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具体作用机制。
方法:
1.理论研究:通过手工检索方式,网络查阅与轮状病毒性肠炎中西医研究进展相关的文献,完成近年来中西医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病原因、临床相关诊疗措施的研究综述。
2.临床研究:收集并纳入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60例患儿,根据相关指南及患儿主要临床表现,制定症状积分评估表。将患儿随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应用葛根芩连汤和利巴韦林治疗,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病毒转阴、证候及综合疗效等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内阻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优势。
3.实验研究:4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葛根芩连汤低剂量组、葛根芩连汤中剂量组、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利巴韦林组,每组8只。空白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其余各组分别予相应浓度的药物灌胃。连续用药7天,于末次用药一小时后取血,离心,取上清,分管储存备用。以轮状病毒SA11株病毒液感染Caco-2细胞,待病毒吸附后观察细胞状态,选取状态较好的染毒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染毒组、葛根芩连汤低剂量组、葛根芩连汤中剂量组、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利巴韦林组,空白组、染毒组予20%浓度空白血清培养,其余各组分别予20%浓度相应含药血清培养。后取细胞培养上清,以ELISA法检测IL-6、IL-1β、TNF-α、IFN-β的表达情况;取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RT-qPCR法与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中TLR4、MyD88、NF-κBp65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1.理论研究:中医根据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泄泻”的范畴,认为其发病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对泄泻的治疗李中梓提出著名的“治泻九法”,现代中医以辨证论治为指导临床处方治疗。西医认为轮状病毒侵袭人体诱发肠炎归因于病毒自身、宿主环境及外界条件等,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防治措施主要有接种疫苗、抗病毒、补锌、保护胃肠粘膜等几个方面。
2.临床研究:葛根芩连汤与利巴韦林颗粒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均有较好疗效。但与利巴韦林颗粒相较,葛根芩连汤可显著减少大便次数(P<0.01),改变大便性状(P<0.01),缓解腹痛肠鸣、恶心呕吐、肛门红肿(P<0.01),改善患儿饮水及小便情况(P<0.05)。在中医症状总积分、血液相关指标比较上,葛根芩连汤存在优势(P<0.01),但在病毒转阴情况统计上,两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综合来看,葛根芩连汤在证候疗效与综合疗效上显著优于利巴韦林颗粒(P<0.05)。
3.实验研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染毒组细胞发生S期阻滞(P<0.01),且凋亡细胞数量增加(P<0.01),不同含药血清干预后可有效调节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染毒细胞培养上清内IL-6、IL-1β、TNF-α、IFN-β的表达情况: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IL-6、IL-1β、TNF-α、IFN-β的表达水平升高明显(P<0.01),而经各组含药血清干预后IL-6、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与染毒组比较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IFN-β的表达水平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RT-qPCR法与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中TLR4、MyD88、NF-κBp65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细胞染毒后,与空白组相较,其余各组TLR4、MyD88、NF-κBp65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经各组含药血清干预后TLR4、MyD88、NF-κBp65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染毒组比较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结论:
1.中医药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具有独特优势,临床应结合患儿情况辨证处方用药,但仍需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
2.葛根芩连汤可显著改善患儿腹泻、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也发挥着促进病毒转阴、减轻炎性反应、降低相关炎性指标的作用,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肯定。
3.葛根芩连汤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干预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传导,调控机体免疫,同时促进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凋亡,发挥抗炎、抗病毒的作用。
1.研究总结中西医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认识及相关诊疗措施。
2.分析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内阻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3.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具体作用机制。
方法:
1.理论研究:通过手工检索方式,网络查阅与轮状病毒性肠炎中西医研究进展相关的文献,完成近年来中西医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病原因、临床相关诊疗措施的研究综述。
2.临床研究:收集并纳入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60例患儿,根据相关指南及患儿主要临床表现,制定症状积分评估表。将患儿随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应用葛根芩连汤和利巴韦林治疗,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病毒转阴、证候及综合疗效等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内阻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优势。
3.实验研究:4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葛根芩连汤低剂量组、葛根芩连汤中剂量组、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利巴韦林组,每组8只。空白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其余各组分别予相应浓度的药物灌胃。连续用药7天,于末次用药一小时后取血,离心,取上清,分管储存备用。以轮状病毒SA11株病毒液感染Caco-2细胞,待病毒吸附后观察细胞状态,选取状态较好的染毒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染毒组、葛根芩连汤低剂量组、葛根芩连汤中剂量组、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利巴韦林组,空白组、染毒组予20%浓度空白血清培养,其余各组分别予20%浓度相应含药血清培养。后取细胞培养上清,以ELISA法检测IL-6、IL-1β、TNF-α、IFN-β的表达情况;取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RT-qPCR法与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中TLR4、MyD88、NF-κBp65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1.理论研究:中医根据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泄泻”的范畴,认为其发病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对泄泻的治疗李中梓提出著名的“治泻九法”,现代中医以辨证论治为指导临床处方治疗。西医认为轮状病毒侵袭人体诱发肠炎归因于病毒自身、宿主环境及外界条件等,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防治措施主要有接种疫苗、抗病毒、补锌、保护胃肠粘膜等几个方面。
2.临床研究:葛根芩连汤与利巴韦林颗粒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均有较好疗效。但与利巴韦林颗粒相较,葛根芩连汤可显著减少大便次数(P<0.01),改变大便性状(P<0.01),缓解腹痛肠鸣、恶心呕吐、肛门红肿(P<0.01),改善患儿饮水及小便情况(P<0.05)。在中医症状总积分、血液相关指标比较上,葛根芩连汤存在优势(P<0.01),但在病毒转阴情况统计上,两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综合来看,葛根芩连汤在证候疗效与综合疗效上显著优于利巴韦林颗粒(P<0.05)。
3.实验研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染毒组细胞发生S期阻滞(P<0.01),且凋亡细胞数量增加(P<0.01),不同含药血清干预后可有效调节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染毒细胞培养上清内IL-6、IL-1β、TNF-α、IFN-β的表达情况: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IL-6、IL-1β、TNF-α、IFN-β的表达水平升高明显(P<0.01),而经各组含药血清干预后IL-6、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与染毒组比较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IFN-β的表达水平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RT-qPCR法与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中TLR4、MyD88、NF-κBp65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细胞染毒后,与空白组相较,其余各组TLR4、MyD88、NF-κBp65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经各组含药血清干预后TLR4、MyD88、NF-κBp65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染毒组比较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结论:
1.中医药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具有独特优势,临床应结合患儿情况辨证处方用药,但仍需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
2.葛根芩连汤可显著改善患儿腹泻、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也发挥着促进病毒转阴、减轻炎性反应、降低相关炎性指标的作用,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肯定。
3.葛根芩连汤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干预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传导,调控机体免疫,同时促进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凋亡,发挥抗炎、抗病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