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磁敏感成像探究帕金森综合征的脑铁沉积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a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其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典型的临床症状,需与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如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 PSP)相鉴别。因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且三者临床表现存在相似性、重叠性以及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早期鉴别困难。研究认为脑铁沉积与变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而定量磁敏感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QSM)是定量测量脑铁沉积的无创性、敏感性方法,可帮助评估脑铁沉积模式。
  目的
  用QSM技术探究PD、MSA、PSP黑质及黑质外的脑铁沉积模式,评估QSM对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效能,以期对帕金森综合征的早期鉴别诊断及个体化的病情评估、修饰及对症治疗提供技术支持。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就诊的PD患者46例、MSA患者21例、PSP患者9例,同期收集匹配的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s, HC)26例。收集入组患者及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认知功能等人口统计学及临床资料;PD、MSA及PSP患者运动症状的评估使用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MovementDisorderSociety-UnifiedParkinsonsDiseaseRatingScaleⅢ,UPDRS-Ⅲ)。入组个体进行3.0TMR常规及3D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序列扫描,转换为QSM。选取双侧尾状核(caudate nucleus, CN)、壳核(putamen, PU)、苍白球(globus pallidus, GP)、黑质(substantia nigra, SN)、红核(red nucleus, RN)和齿状核(dental nucleus, DN)为感兴趣区域(Regions of interest, ROIs),采用ITK-SNAP3.6.0版本手工勾画ROIs并测量其磁化率值,以双侧均值的总和作为最后的QSM值。用协方差分析进行组间QSM值的多重比较,检验水平p<0.05时表示有显著性差异。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分析,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反应诊断试验的价值。
  结果
  相对于HC组,所选取6个ROIs的QSM值在病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D组SN的QSM值较H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D组相比,MSA组的PU(p=0.000)、CN(p=0.003)、DN(p=0.017)的QSM值升高,PSP组的RN(p=0.000)、SN(p=0.031)、CN(p=0.001)、DN(p=0.008)、PU(p=0.004)的QSM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HC组相比,MSA组的GP(p=0.013)、PU(p=0.000)、DN(p=0.012)、SN(p=0.010)的QSM值升高,PSP组的GP(p=0.040)、RN(p=0.00)、SN(p=0.001)、CN(p=0.047)、DN(p=0.006)、PU(p=0.017)的QSM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MSA组相比,PSP组RN的QSM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其中,MSA组QSM值最高的区域为GP,其次为PU;PSP组QSM值最高的区域为RN,其次为GP。总体上说,PSP、MSA的铁沉积均较PD更明显。进一步ROC曲线分析发现,RN的QSM值鉴别PSP的诊断效能最高(PSPvsMSA,AUC:0.73,敏感度77.8%,特异度61.9%;PSPvsPD,AUC:0.833,敏感度88.9%,特异度69.6%;PSPvsHC,AUC:0.838,敏感度88.9%,特异度69.2%);在鉴别MSA时,PU的QSM诊断效能最高(MSAvsPD,AUC:0.859,敏感度66.7%,特异度93.5%;MSAvsHC,AUC:0.852,敏感度76.2%,特异度84.6%)。
  结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PD、MSA和PSP存在不同的脑铁沉积模式,利用QSM可以敏感测量其脑铁水平的差异,有助于早期鉴别诊断,特别是RN、PU的QSM值可能是帕金森综合征鉴别的有效影像标志物。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背景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DDFR)作为反应血栓性疾病的一项新指标,近来研究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密切相关。本文研究目的是进一步明确DDFR和急性脑梗死两者关系及在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  本研究回顾纳入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汕大附一神经内科一区住院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共273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住院非脑梗死患者共79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
背景与目的: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 PDS)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与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 P D )有相似症状、体征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PDS患病率越来越高。步态障碍是帕金森综合征及帕金森病常见的运动症状之一,由于其具有致残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0VascularParkinsonism,VP)是由脑血管及相关因素造
背景与目的  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发现尿酸水平和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存在关系,但结论仍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水平尿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并确定发病后最合适的尿酸水平。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发病24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9例,不包括接受溶栓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入院后次日早晨测定的血清尿酸水平和其他临床资料;随访评估患者
学位
学位
研究目的和背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以运动症状为主,但半数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会进展为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Parkinson’s disease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PD-MCI),并可能逐渐发展为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mentia, PD
学位
目的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顽固性神经性疼痛,因全身性治疗受限于药物的耐受性以及方便性等,多种局部止痛药物相继问世以及广泛使用,探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常用的局部止痛药物,及此类药物对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比较以及安全性比较。  方法  选择PubMed、Cochranelibrary、MEDLINE以及EMBASE数据库,通过系统性地检索主要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以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