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休闲活动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由于现代市场工作节奏的加快和家庭事务的繁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投入更多的个人时间来从事有酬工作和家务劳动、照料活动等家庭无酬工作,休闲时间被严重“掠夺”,“休闲赤字”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对于已婚女性,其往往承担来自于工作和家庭事务的“双重责任”,时间贫困问题较为突出,休闲时间严重不足,休闲质量普遍较低。工作节奏加快,私人时间被挤占,我国居民身心在高负荷运转之下出现了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他们迫切需要休闲活动进行调节。但目前居民休闲存在的问题有:休闲时间缺少和休闲质量过低,导致不少居民根本无法享受到该有的休闲体验。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利用我国首次居民时间利用调查(CTUS)的微观数据,重点研究了我国已婚人群的休闲时间和休闲质量,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已婚人群休闲时间和休闲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论文主要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研究:第一,依据不同类型休闲活动的特点,将休闲活动分为积极休闲、消极休闲和社会交往,从性别、学历等视角分析了已婚人群各类休闲时间的差异,并定量分析了休闲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第二,基于对休闲时间的分析,从休闲质量的视角,利用CTUS中“主要活动”和“次要活动”信息,构造了混合休闲、成人休闲等反映居民休闲质量的相关指标,并据此全面分析了已婚人群休闲质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
(1)居民休闲时间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已婚女性的休闲时间明显少于男性;学历能够提升个人的休闲意识,学历越高,居民休闲时间越多;个体休闲时间受自身和配偶工作状态的影响,个体和配偶工作时间越长,其休闲时间越少;此外,照料学龄前儿童(0-6岁)明显制约了个体休闲时间,尤其对已婚女性的影响更为显著,表明女性依然是家庭无酬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2)女性“时间贫困”现象较为突出,其不同质量休闲时间、纯粹休闲最长时间段、休闲活动段数和成人休闲时间显著少于男性,休闲质量相对较低;工作状态对休闲质量表现为显著的负效应,工作时间较长的已婚居民由于时间资源的约束,休闲质量显著低于其他类型居民。学龄前儿童的存在使得女性高质量休闲时间少于男性,低质量休闲时间多于男性,这与女性往往承担了工作和家庭“双重责任”的事实相吻合。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利用我国首次居民时间利用调查(CTUS)的微观数据,重点研究了我国已婚人群的休闲时间和休闲质量,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已婚人群休闲时间和休闲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论文主要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研究:第一,依据不同类型休闲活动的特点,将休闲活动分为积极休闲、消极休闲和社会交往,从性别、学历等视角分析了已婚人群各类休闲时间的差异,并定量分析了休闲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第二,基于对休闲时间的分析,从休闲质量的视角,利用CTUS中“主要活动”和“次要活动”信息,构造了混合休闲、成人休闲等反映居民休闲质量的相关指标,并据此全面分析了已婚人群休闲质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
(1)居民休闲时间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已婚女性的休闲时间明显少于男性;学历能够提升个人的休闲意识,学历越高,居民休闲时间越多;个体休闲时间受自身和配偶工作状态的影响,个体和配偶工作时间越长,其休闲时间越少;此外,照料学龄前儿童(0-6岁)明显制约了个体休闲时间,尤其对已婚女性的影响更为显著,表明女性依然是家庭无酬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2)女性“时间贫困”现象较为突出,其不同质量休闲时间、纯粹休闲最长时间段、休闲活动段数和成人休闲时间显著少于男性,休闲质量相对较低;工作状态对休闲质量表现为显著的负效应,工作时间较长的已婚居民由于时间资源的约束,休闲质量显著低于其他类型居民。学龄前儿童的存在使得女性高质量休闲时间少于男性,低质量休闲时间多于男性,这与女性往往承担了工作和家庭“双重责任”的事实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