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合作性、政策性和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为主,辅以农业保险、担保、证券等非金融机构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并在各种政策支持下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在资本运作过程中面临较大风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市场环境、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等方面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处于劣势,其风险防范能力较低,并不断积聚内部和外部风险。这些风险严重抑制了包括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壮大,更对农村、农业的安全稳定造成很大困扰。因此,本文在农村金融机构现状及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基础上,通过VAR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控制研究,探索其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农村金融风险内涵、主体及客体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进行了分类以及影响因素介绍,构建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分析框架;第二,运用2012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描述,以此为基础分析出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风险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第三,以农村信用社为例,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其风险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了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管理提供一定的量化依据;第四,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为农村金融机构如何进行风险控制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其中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是其最主要的风险;第二,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资产利润率、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和涉农贷款占比之间是紧密相关的,即农村信用社对风险的偏好、盈利能力和流动性水平是紧密联系的。除了市场因素外,农村信用社风险的高低受到银行自身经营行为等因素的影响。第三,农村金融机构需要不断进行深化改革,并需要着重进行内部风险控制。宏观上,需要完善信用环境、加强风险监管:微观上,要重视自身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并通过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风险损失数据库、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来进行风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