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规章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以金融监管为核心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uo1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同法》第52条和《民法总则》第153条规定,人民法院得依据合同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否定其效力,而法律效力位阶较低的行政规章并未纳入到上述依据范围内,这就在立法层面上封堵了行政规章否定合同效力的直接通道。立法者用意很明确,实践中由于行政规章往往数量繁多、名目不一,如果允许其直接干涉合同效力,那么后果将极可能是公权力过度介入私法领域而侵害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导致交易风险扩大和侵蚀市场经济的根基。但另一方面,如果某些行政规章不能对合同效力产生影响,这又将极大地限制规章的作用,使其陷入“规而不制”的困境,而如何化解这种法律规定与现实需要的冲突,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最高法在2019年公布的《九民纪要》第31条提到,合同违反涉及金融安全、市场秩序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公序良俗规章的,应当否定其效力。这一方面是回应了近年来实践中几起裁判案件所引起的理论争议,表明了最高法在此立场上的鲜明态度;二也是提供了行政规章在影响合同效力上的司法裁判思路,即在实现路径上主要是人民法院对合同是否“违背公序良俗”的判断。但笔者认为,《九民纪要》第31条显然不足以应对实践问题,首先,公序良俗本身就是一个模糊和不确定的概念,而要判断是否违背公序良俗显然也并非易事;其次,第31条内容不够细化,影响合同效力的规章须具备维护金融安全、市场秩序和契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特点,但这仅仅只是此类规章的一个特点而非唯一特点;最后,未能反映在具体案件裁判活动中法官在判断合同是否违背公序良俗时所须注重的理性原则。本文的行进思路也就将主要基于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和论证来展开。为使得本文论述更为集中,笔者将主要探讨“一行两会”有关金融监管的部门规章对商事合同效力的影响,并将其细化为:(一)探寻、列举哪些金融监管规章将对合同效力产生影响;(二)此类金融监管规章应具备何种特点;(三)金融监管规章影响合同效力的实现路径;(四)人民法院在金融监管规章的具体制度要求下对合同效力的判定应当如何行使自由裁量权。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解决,笔者期待能为纾解这种法律规定与现实需要之间的困境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除导论和结语外,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合同法》第52条第四项规定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而《民法总则》第153条第二款则是“违背公序良俗”,笔者论证了二者属于同义替换,在本质上并无差别;现行无效合同制度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与“违背公序良俗”是并列使用的,这就在文义层面封堵了行政规章影响合同效力的可能,也是本文所研究的问题的规范起点,笔者比较分析了这两项规定,认为在价值层面上“违背公序良俗”是更上位的概念,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仅仅是其具体体现,因而就破除了行政规章影响合同效力时在制度上的障碍,同时也论述了立法者将这二者并列的合理性,恰恰就是为防止公权力过度干预私法领域;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对公序良俗的法律规定和理论研究,笔者认为既不应当过于追求对“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二者各自的概念研究,也不应当将“公序良俗”在概念整体上作过于深入地讨论,而是通过类型化列举的方式来把握其核心内涵,解决其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第二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笔者结合实践案例,阐述了金融监管规章影响合同效力的实现路径;谈到了强制性规定“二分”的问题,对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识别,本文经过分析后主要采纳了王利明教授提出的识别标准作为本章第四节内容的参考;结合实践案例和笔者分析,找寻、列举了哪些金融监管规章可能影响合同的效力;提出了可以间接否定合同效力的金融监管规章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点:(一)规章须经上位法授权且与上位法无冲突,同时未规定其他可替代的法律后果;(二)该规章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三)该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目的在于维护金融安全、市场秩序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公序良俗。本章最后一节内容主要是谈到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为使其更为具象化,笔者结合实践判例特以“穿透式”金融监管政策来切入,讨论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金融监管规章与合同效力在司法裁判活动中的关系。第三章主要是为解决法官在适用《民法总则》第153条第二款时应当坚持何种理性原则的问题。商事合同在违反金融监管规章而可能导致无效时必须经过其是否“违背公序良俗”这一关键环节的审查,基于最高法并未提供某种统一机制的现状,因而这种“秩序”与“自由”的法价值衡量将主要落在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范围内。为此笔者引入了公法上的比例原则,论证了其在民法领域适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后,认为其“目的——手段”的衡量方法和三阶子原则层层审查的逻辑结构是有助于法官判断违反金融监管规章时的合同效力问题的,同时也有利于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恣意行使而维护私法自治这一核心价值。本章最后一节还结合实践案例讨论了比例原则的具体适用。综上,本文的结论是,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金融监管规章与现有无效合同制度之间的冲突可以通过《民法总则》第153条第二项内容来规避,但这将主要仰赖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因而就有必要引入比例原则来对其进行限制。
其他文献
深入分析了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影响因素,包括绝缘件绝缘性能、真空干燥过程、真空干燥工艺和注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变压器生产过程清洁度,采用真空气相干燥法排除水分,检查变压器悬浮物在电阻等工艺改进措施,以期提高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质量,预防和控制变压器局部放电问题产生。
工业软件的命运随着工业4.0革命的进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于软件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软件已经成为许多工业产品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可以通过提高软件可靠性模型的预测精度来保障工业软件产品的质量。模型选择能够用来确定最佳模型,从而服从一些给定的假设。而模型平均则是考虑了由模型选择行为所造成的模型不确定性。本课题主要研究了贝叶斯方法在软件可靠性模型选择和模型平均上的应用,证明了贝叶斯模型平均法能够提高模型预测
法律制度得到良好的贯彻和施行的关键在于其法律效力得到良好的实现。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登记的对抗效力是登记效力的重点,然而股权登记对抗的效力和范围缺少明确规定,究其原因,我国没有一部统一的商事登记法,法律文件中对抗力的规定较为零散。对于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登记对抗力是什么、基于什么、如何适用理论与实务上存在诸多误区。通过分析名义股东之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名义股东代持的股权的不同裁判结果,发现对抗力规定的理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芯片",原始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中国农作物种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对中国农作物种业原始创新研究提出了明确期望。谷子是中国起源的传统粮饲兼用作物及特色杂粮作物,生产及消费规模均位居世界首位。作为粟类作物,谷子在中国农业生产及农耕文明的起始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已有研究证实谷子在中国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并且形成了分布广泛且多
概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向日葵种植面积从0.2万hm2发展到现在的100万hm2,从观赏栽培植物发展成为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向日葵种业从引进国外品种大力推广种植到利用引进种质资源自主选育填补我国向日葵杂交种空白,从进口品种一统天下到国产品种主导市场的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并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向日葵种业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期望推动我国向日葵种业健康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财富和教育资源。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虽然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但始终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高校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和精华,唤醒大学生道德成长的内在自觉,在教与学的和谐以及大学生自身心灵的和谐中完成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和人文素质的提升。
纯粹经济损失及其赔偿问题在西方司法实践和法教义学研究中的讨论由来已久。损失中的不确定性及间接性问题当为其中核心关切点。虽普遍认为纯粹经济损失原则不予赔偿,且通说认为对其赔偿具有法系不相干性以及缺乏方法论上的共同核心,但该赔偿原则背后的法律技术运用和政策目的考量仍具有可参考意义,比较法上的损失赔偿经验也进一步突出了制度建构中本土个性的重要意义。纯粹经济损失赔偿问题在中国并非本土原生,或可以说是法教义
关联担保是指公司为关联方的债务履行而向债权人提供的担保。公司法对关联担保的程序有明确的规定,就越权关联担保而言,从担保合同的效力、相对人是否应该负有审查义务、公司与债权人、越权人相互之间担保责任分配与承担等问题,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目前还未达成统一认识。“同案不同判”的情况时有出现,严重损害了利益相关者的预期,也损害了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故此,本文以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现有
本文阐述了基于DRV8424驱动的GXR限束器控制系统及线束器工作控制原理,线束器运动控制的方法;基于DRV8424驱动电路、控制接口电路、电源电路的简单介绍。
同人小说二次创作属性使其引发著作权和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纷争。现有研究集中在著作权框架下提出制度完善方案,但司法裁判却存在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拓展保护的趋势。理论和实务的割裂造成了同人小说在法律适用时的巨大争议。造成该分歧的原因,制度层面在于著作权专有权立法模式对新型知识产品的局限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的制度空间;理论层面是两法关系的理论纷争和知识产权领域“有播种就有收获”观念的影响。以对知识产品拓展